质量兴农 绿色兴农 品牌强农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张颖)3月4日,在昔阳县闫庄乡百科盛现代农业示范园,闫庄乡赵庄村村民王保胜正在操作新引进的水肥一体化设施,为大棚里种植的玉露香梨树苗追肥。几年前,他仅靠家里几亩地的收成养活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现在在园区内管理大棚,还能学习先进技术,收入很可观。王保胜说:“去年我管理了150亩梨树,月工资4000余元,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闫庄乡百科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于2015年,占地面积300余亩,总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打造为“三中心、两基地、一市场”,即粮食购销中心、工厂化育苗中心、蔬菜加工储藏中心、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旱地辣椒生产基地、蔬菜产地批发市场。
同时,示范园还拥有四海农牧、绿富种植等多个专业合作社,吸纳全乡200余户农民,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把农业产业发展落实到农民增收上。
据百科盛供销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贤杰介绍,示范园日前刚刚从日本引进了一个育苗研发大棚,邀请山东的技术员到昔阳县蹲点研发,培育出适应昔阳的种苗和产品。
距此不远的闫庄乡台富合作社则重点发展了苹果产业化种植。据负责人翟凤维介绍:“‘十三五’期间,台上苹果实行了药肥双减,增加有机肥或生物菌肥、生物有机肥,品质提高了,口感也比原来好了,售价也高了。”为提升苹果有机化种植水平,台富合作社架设了70余亩防雹网,安装了350余亩滴灌设施,既解决了灌溉防雹问题,又保证了果质清香可口。
“十三五”期间,是昔阳县农业农村加快发展、乡村振兴全面起势的重要历史时期。全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全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底全县主要农作物种植初步实现机械化,农机化综合水平预计达到65%以上;农民职业培训如火如荼,截至2020年底,全县累计培训专业技能人员3307人次,培训新型经营主体人员1322人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县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308元,年均增幅10%,农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五年来,昔阳县不断优化完善现代农业格局,调结构促发展,强效推进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三农”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粮食生产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县粮食连续丰收,总产稳定在1.3亿公斤左右。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约2.16万亩;水果种植面积3.5万亩;全县建成规模养猪场60个;食用菌种植品种多元化,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
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重点实施农村“三大革命”,即“厕所革命”,全县农村无害化厕所达1.4万户;“污水革命”,全县污水治理村突破50个;农村垃圾治理,覆盖全县231个行政村,市场化覆盖率达到100%。
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为昔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闫庄乡河下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刘玉明说道:“2017年以来,我们帮扶河下村投资了20个项目,建立了18个养殖、种植合作社。建成了作为工业原料的辣椒基地,辣椒出口韩国、日本许多国家。合作社不仅每年给社员分红500元至1000元,有时候还分给群众肉、西红柿、辣椒等,大家说现在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