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风貌
2019年发展成就
经济发展提速增效。2019年,和顺县经济运行平稳向好,7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处于增长态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1亿元,同比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7亿元,同比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1.68亿元,同比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1亿元,同比增长8.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亿元,同比增长6.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09元,同比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70元,同比增长16.3%。全县工业增速高于全市4.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25.36%。签约并上报会审通过的16个项目,全部是转型项目,签约引资额达99.2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0.2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紧扣“六个精准”,强力攻坚,和顺县彻底消灭了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6%;“一稳定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部解决;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投资1.59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174个,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900元,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顺县代表全省接受了国家第三方脱贫摘帽县抽查,在全国22个省被检查的县中综合排名第二。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四不摘”作为全省典型向国扶办推荐。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工业上,完成原煤产量1000万吨,煤层气勘探、瓦斯发电进展顺利,煤炭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特别是构建起了“一区两园”和“12335+产城融合”的总体布局。农业上,肉牛—火麻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肉牛—中药材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太行云牛”新品种申报进展顺利,上半年有望通过国家育种委员会审定;GAP、有机农业认证面积完成8万亩,获得各类认证证书63个。同时,银圣化工、山河醋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首次在和顺引进2个院士工作站,引进人才7名。宏田嘉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生态环境持续巩固。坚守生态红线,推进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治理攻坚行动,完成复垦3860亩,边坡绿化1600亩。深入开展“三大保卫战”,全县空气质量在连续多年达标并稳居全市前列的基础上,全年二级以上天数达288天,同比增长60天;5个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固废治理取得新成效。加强西部生态功能区保护,维护了生态物种的多样性,森林覆盖率达29.91%,位列全市第一。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58%,实现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和顺生态”名片不断擦亮。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重点开展国家卫生县城(乡镇)创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整体推进城市提档升级攻坚行动,城乡面貌进一步提升;“县管校聘”走在全省前列,教育体制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举行千人升国旗仪式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91%用于民生。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主题教育扎实推进;行政村合并任务全部完成,合并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148个,占比84.1%;3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得到全面整改提升;培训干部2000余人次,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党员干部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0年发展展望
2020年和顺县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三篇光辉文献”,深入贯彻“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用市委“四个三”“四个百里”决策部署强化落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擦亮“两张名片”,全力抓好“八个重点”,树牢“五个服务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和顺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交总账意识,深刻认识到交总账就是要确保脱贫攻坚这一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的完成。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解决,聚焦贫困群众可持续稳定增收,聚焦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要抓好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统筹衔接,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统筹衔接。
抓好生态建设。要开启保护新模式,将已有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要坚决打好“三大保卫战”,6月底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增加环境承载力。同时,要不断延伸拓展与阿里巴巴生态脱贫基金会、桃花源基金会、阿拉善基金会的合作,探索“政府+民间机构”的路径,实现高标准保护。要开发生态新产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和”字号品牌产品,开发更多“豹+”系列衍生产品,打造别具特色的“豹经济”;围绕原生态产品,不断扩大和顺高寒作物小杂粮、食用菌等的影响力,打造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的产品。要做大生态新产业。以农家乐、民宿为依托,延伸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链条;以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为依托,延伸医疗保健、观光体验等多层次的康养旅游产业链条;依托野生木耳、野生羊肚菌等“山珍野味”和生态农产品,持续做大林菌、林粮、林药等林下经济,延伸高端健康食材产业链条。
抓好品牌农业。在火麻、和顺原醋、苦荞茶三项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双认证”的有利契机,打造更多的名特优新产品、有机产品,特别是要做好和顺肉牛变和顺牛肉、农副产品变和顺美食的文章。同时,要做好品牌的挖掘、遴选和培育工作,加大出口力度,占领高端市场。要高起点做好肉牛—火麻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肉牛—中药材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园区规划,通盘谋划特色产业、核心区域、龙头企业、运作模式、品牌要素等,形成和顺独具特色的品牌农业产业格局。同时,要在种植、养殖、酿造基础上,做好产品深加工,使更多的和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要注重发挥和顺农业的独特优势,培育、打造一系列引领行业标准的农产品和农业企业,破解农产品同质化严重难题,提升市场竞争力。要聚焦有机旱作农业、功能食品定位,不断完善产运销链条,特别是要研究建立食用菌交易平台,实现由传统农产品向功能食品转变,由散装产品向套装产品转变。要充分利用现代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着力构建网商、店商、微商“三商融合”的供销体系,抓好市场化运作,促进农民增收。
抓好工业转型。要做强煤科技。将5G技术引入智能煤矿建设,率先在阳煤新大地煤业、潞安李阳煤业、天池公司进行试点,并在泊里煤矿(新建矿)开展井下矸石智能分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逐步向全县煤矿推广;要开展煤矿矸石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无煤柱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试点示范,率先在神磊煤业等试点推广;要着重推动煤炭产业延伸,探索甲烷资源化利用新途径, 做好煤变电、煤变气等。要加大煤层气开发利用,加强废弃或关停矿井的老采空区瓦斯抽采利用,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实现从燃煤向燃气的跨越,让气化和顺助力低碳发展。要坚持“转型为纲”,进一步完善即将批复的省级开发区的规划,加强对入园项目的审核,要重点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市场前景好的前沿性项目,真正把开发区打造成经济转型、项目投资洼地。同时,要强化跟踪问效,推进项目建设;用好“级差地租”跟踪项目选育,强化“亩产”意识,确保开发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要坚持“项目为王”,巩固已有产业。加快推进龙源风力发电、天池公司低浓度瓦斯发电、华润20MW分散式风电等“风、光、气”产业项目建设,以及横岭区块、西区块煤层气就地转化,实现年产气2亿立方米的目标;要对未进入园区的项目实行量化管理,保障未落地的尽快落地,未竣工的加快推进,确保按时达产达效。
抓好电子商务。和顺县早已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要用好这一“国字号”金字招牌,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创业园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积极联系淘宝、京东等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吸引企业入驻。要通过与专业孵化器公司合作,积极引入和培育好的电商项目,年内培训农村电商人员300人以上,孵化涉农电商企业2家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不低于5%,探索出一条以“电商+公司+基地+农户”的“造血式”产业增收新路径。要聚焦“电商+直播”新业态,积极对接快手、抖音等各大网络直播平台,构建线上完整的销售体系,加速推进互联网数字经济建设。同时,要鼓励引导大学生、复转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积极投身电子商务服务产业。
抓好文化旅游。围绕“牛郎织女”爱情文化主题,高规格办好情歌会、爱情诗歌大赛、社火节等文化活动;大力传承弘扬夫子岭弦腔、凤台小戏、泥人面塑、饮食厨艺、形意拳、小洪拳、音锣鼓、跑莲灯、刺绣、剪纸、书法及婚丧嫁娶等传统民俗文化;特别是要针对北魏石刻、隋代石碑等历史文化遗产,高标准做好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接续文脉。要重点扩大许村国际艺术文化节的影响力,打造现代艺术聚集区,并以此为依托,持续开展好消夏避暑旅游节、健康步道大赛、广场舞等节庆赛事;要大力发展和顺牵绣、五谷画、传统面食等文创产品和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切实推动文体旅产业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体育为用的融合发展之路。要继续打好A级景区提档升级保卫战,切实加强景区的建设管理保护;要建设县级智慧旅游平台,推出5G网络应用,以2个3A级景区带动其它景区提档升级。同时,要主动对接旅游公司和携程旅行网等旅游服务平台,进一步激活旅游经济活力。
抓好宜居提质。要建立完善创卫中探索推行的“五勤联动”城市管理、门前门后“三包”责任管理等新模式,持之以恒推进;要注重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和“最美和顺人”评选为载体,全面提升县城的卫生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药品、酒类等专项整治,积极推进大县城建设,持续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果,推动优质小学和幼儿园向县城集中、中学全部向县城集聚,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提升敬老院服务水平,要持续抓好民生十件实事。进一步引深城市提档升级攻坚行动,要加快总投资2.29亿元的15个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力争把新和路、中和街、和化路、南北内环路等城市主干道打造成为城市提档升级示范街;推动提档升级攻坚行动向不少于30%的乡镇延伸,实施供热管网及换热站改造四期工程,扎实做好水电气暖等民生保障工作。
抓好平安建设。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力强化社会管理,全力推进安全生产。
抓好政府服务。要服务好企业,全面执行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把“真金白银”的政策落实好,减轻企业负担。要服务好项目,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秒批”“一次不用跑”“全程网办”上探索出新,重点开展好“五减”专项行动和“一网通办”提速行动。要服务好企业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包联帮扶民营企业长效机制,确保联系服务不断档。必须树牢“固根、培元、外引、创新、守制”五个服务理念,从而构建起新时代和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治理体系。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全力推动各级党员干部一线作为,凝聚起推动和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