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通讯员 张彦军)昔阳县大寨镇杜庄村,位于县城13公里,历有昔阳南大门之称,207国道从村中间而过,松溪河中间贯通,是清代翰林“天下第一俭”李用清故里,全村542户1224口人,党员52人,区域面积10567.35亩,耕地面积1867.54亩,其中退耕还林229.97亩,土地确权面积1282.58亩,机动地面积239.39亩,果树地115.6亩。村经济结构单一且历史遗留问题多、村情复杂,存在“三资”管理不够规范、基层组织“无钱办事”等难题,全省范围开展的“清化收”工作十分必要、十分及时。杜庄村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推进“清化收”工作,村集体家底弄清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底气和势头更足了,基层治理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为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清”清出规范、清出效益。杜庄村重点对不规范合同进行了清理。现有机动地面积239.39亩,长期存在管理不规范、合同签订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杜庄村两委充分把握“清化收”的工作要领,拓思路、引项目。把合同到期的、合同不规范的、合同不履约的3份合同进行了清收整合,利用“美好之家”有承包集体机动地种植枸杞的意愿,经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多次开会商议,和“美好之家”签订了合同期三年的流转合同,将集体机动地62.395亩,以每亩每年800元价格,流转给“美好之家”进行特种种植枸杞,每年收入49916元,拓展了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五化”化出成果、化出满意。化解债务是难点,杜庄村两委充分认识到,沉重的债务是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绊脚石。杜庄村把化解矛盾与“清化收”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政策宣传、典型案例、矛盾调处等方式,化解了矛盾纠纷,在清查核实的基础上,经过村两委会及村民代表会多次商议,采取划债务重点户、化债务突出户的工作思路,多方筹集资金,重点在债务偿还上下功夫,累计化解村民及企业债务14笔,金额1668112.1元。化出了成果、化出了群众的满意,全村债务减少了三分之一,债务少了,负担轻了,矛盾少了,干劲足了。
“三收”收出信心、收出动力。在清查核实和化解的同时,杜庄村两委积极扛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落实,做好相关费用及资产资源的收缴核算工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攒厚家底发展壮大提供动力支持。多年前,曾因征地补偿欠杜庄村的56.34万元迟迟不能解决,借力“清化收”的东风,在镇政府“清化收”工作专班的积极运作下,得到了妥善解决。三都露天煤矿和美好之家两个企业欠杜庄村的资源补偿款久拖不决,通过镇政府和杜庄村的“清化收”双专班多次与三都露天煤矿和美好之家沟通,得到了合理的解决,仅此一项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0多万元,累计增加集体收入157.97万元。收出了信心、收出了动力,村企合作融洽了,干部动力十足了。
通过此次的“清化收”工作,合同清理规范了、债务化解彻底了、集体收入增加了,把该管的资产管起来,把该化解的债务化解掉,把该收的收入收上来,消除困扰和制约村集体发展的隐患,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减少阻力,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的规范有序管理,盘活利用农村集体资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推动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