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以下简称ICU)、普外科、消化科共同协作,再次成功救治一例危重高胆红素患者。
人体的众多化学反应在肝脏中进行着,这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环,肝脏被称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工厂”,承载着众多重要的生理功能。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晋中一院每年举办系列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肝脏健康的关注,促进肝病的预防和治疗,让众多危重患者远离“肝”扰。
患者是一名老年女性,因消化道出血入住消化科,完善肠镜检查考虑结肠癌,于普外科行结肠癌根治+部分胃切除术(术中发现结肠癌侵犯胃及淋巴),因入院前患者胆红素轻度升高,术后胆红素呈进行性升高,其肝功能恶化,病情极度危重。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上级医院急诊留观,未予收治入院。
尊重每一个生命,拯救每一位危重患者,是重症医学的使命。重症医学科张勇进副主任(主持工作)及赵永红副护士长将患者第一时间收住入院,立即启动“人工肝”医疗护理救治组。石志敬作为重症医学科成功开展第一例“人工肝”病例的主管医师,有着一定的治疗经验,与该例患者主管医师郭慧恩携护理团队第一时间评估病情,做上机前准备,侯剑、李靖、崔志强、王文豪等高年资二线医师建言献策,对病情做进一步的讨论,制定详尽的治疗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出应急预案。此时患者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总胆红素高达329umol/L,直接胆红素181 umol/L、间接胆红素134 umol/L,曾予以保肝、利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胆红素进行性升高。考虑到患者具备人工肝治疗的指征,和家属沟通后,决定立即对患者实施人工肝治疗。经过连续8天的紧张治疗,期间共进行了6次精细的人工肝治疗操作,患者总胆红素下降至137umol/L、直接胆红素124umol/L、间接胆红素43 umol/L,全身黄染及巩膜黄染明显好转。在此期间,名誉主任王小波、张玉芳提出流程优化,保证了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重症医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它要求医生、护士和所有医护人员,始终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尽一切可能去挽救每一位危重患者的生命。
患者在ICU住院期间,普外科郝永胜主任、霍瑞麟副主任医师团队持续关注伤口愈合,定期换药,在重症医学科结束人工肝治疗后复查胆红素水平趋于平稳,与消化科李静玲主任团队沟通,转入消化科继续巩固治疗,患者最终好转出院。
至此,晋中一院重症医学科已成功开展第2例人工肝治疗技术,重症医学科团队制定完整详细治疗方案,及时有效地进行个性化治疗策略,积极优化人工肝治疗技术,开展多样化治疗模式。人工肝技术在缩短重症肝病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延缓恶化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为患者等待肝细胞再生或肝移植争取实践,创造条件。另外,晋中一院多学科协助救治该患者,真正体现医护人员对待生命的态度,检验着三甲公立综合医院的价值取向。每一个生命都不会放弃,每一个危重患者都值得所有医护人员拼搏救治,也是晋中一院持续倡导推进的价值体系。(石志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