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昔阳县大寨村以县委“11365”总体思路和“七型”模式为引领,锚定“名村示范型”建设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已经谋划实施项目共有13个。为了将发展蓝图转化为现实成果,贾春生不遗余力地奔走忙碌。跟随县委县政府外出考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怎么办、怎么干,成了他每天思考的事。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大寨窑洞民宿项目应运而生。
贾春生是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说:“我们大寨人对大寨窑洞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今年我们充分结合大寨历史文化和‘铁姑娘’的故事,打造了有主题、有乡愁、有特色的农村民居特色窑洞,为当地村民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漫步大寨街区,红色文化元素扑面而来。街口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大红字映入眼帘;街巷里,红色涂鸦墙、复古的特色小吃店、正在晾晒的玉米……最显眼的要数一排火车皮式的特色窑洞民宿最引人注目,大寨窑洞多以二层建筑为主,街道两侧东西对峙,无院墙隔离,力求一院一特色、一屋一主题,不同风格的窑洞民宿,增加游客更丰富的体验感。
大寨窑洞民宿,以“民宿+康养”“民宿+研学”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模式,正在吸引着更多游客慢下来、留下来,大寨火车皮窑洞开辟了农村民居建设的先河,成为“最美昔阳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自“五一”投入运营以来,客房持续爆满,累计入住游客1.5万人次,营业收入48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大寨旅游产业的兴旺,让大寨人的生活也有了盼头,尝到了“甜头”。村民李彦龙在自己的店铺里整理着多年来收藏的纪念品。“我的小店年收入稳定在5万元左右,加上土地托管、旅游分红和过节等收入,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今年村里还开起了窑洞民宿,老百姓的窑洞也租了出去,年租金不少呢!”村民李彦龙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言语间透露出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今年以来,大寨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系统规划,抓住旅游消费新风口,积极盘活现有旅游资源,采取“农户出租+村级管理+企业运营”的合作方式,盘活集体资产和闲置宅基地资源,积极提标改造大寨村原库房,建成大寨社区食堂并投入使用;通过“EPC+O”模式对柳树院进行整体开发,布局特色小吃、怀旧演绎等多元业态;重点以“一山一食堂一场二院三街”文旅产业布局,吸引游客50万人,直接促进村集体增收500万元,部分农家乐民宿年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
贾春生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倾听群众心声,汇聚民意民智,将村民的需求与期望融入到‘千万工程’的每一个决策与行动中。大寨村将以贯彻落实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机制,强化举措,不断提升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成效,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在贾春生的带领下,昔阳县大寨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为契机,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大寨人民。大寨村,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成为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典范与标杆。(孔令宏 杨京津 焦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