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潜增收做“蛋糕” 管好“钱袋”保民生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通讯员 韩立将)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事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局。1月26日,晋中市财政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21年全市财政工作,研究部署2022年财政工作。
2021年,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严峻挑战,面对50多年未遇的雨涝灾害,面对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晋中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目标和“1221”战略举措,做好“六稳”“六保”,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一年来,晋中财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在积极应对严峻复杂形势中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在落实“三保”责任中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在做好保就业、促发展、补短板、强战略四门功课中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深化财税改革中积极构建现代财政管理体制,在“过紧日子”中积极化解财政风险,在严管厚爱中锻造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71.06亿元,同比增长1.4%,增收2.35亿元。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需求,全市民生类支出297.0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重点投向疫情防控、教育、社会保障、生态环保、服务发展等领域。同时,着力在支持稳岗就业、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合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给予财政大力支持。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财政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目标和“1221”战略举措,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认真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保证财政支出强度,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严格贯彻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体制;健全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了解,晋中市财政部门将坚持稳字当头,着力在“收”“支”“管”“控”“保”“促”六字上下功夫:一是在“收”字上下功夫,夯实财政稳定运行基础。要进一步挖潜增收聚财源,加强重点税源分析,既要积极培育可靠稳定的财源,还要严征细管,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千方百计做大财政“蛋糕”。持续强化财源建设,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力保市场主体,为财政持续增收提供可靠保障。积极争取更多的专项债券资金,继续推动PPP项目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财力保障。
二是在“支”字上做文章,稳住规模兜住底线。要做到精打细算,持之以恒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更多的财政资金节省下来,用于改善民生和支持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强化预算约束,构建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形成常态化机制。发挥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作用,进一步优化分配流程,加强执行分析,确保“精准滴灌”到企业和具体项目上,把有限资金用好用到位。要提高财政资金的统筹能力,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在“管”字上动真格,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建设。要加快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市县两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推动形成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加快预算编制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预算绩效全流程管理,认真开展预算事前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速财政改革进程,切实提高全市财政治理能力。
四是在“控”字上守底线,持续防范化解财政风险。要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盯住政府债务率这一关键指标,建立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长效机制。配合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工作,同时,指导各县加强财政管理,防范基层财政运行风险,做好库款监测,及时做好资金调配,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五是在“保”字上出实招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把民生放在优先位置予以保障,确保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要突出做好稳就业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六是在“促”字上求成效 ,强化对重大战略的财力保障。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财政部门将为发展当好坚强后盾。要依托综改区晋中开发区发展专项资金、农谷建设资金、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和担保资金,加大资金和项目的集聚力度,形成财政支撑合力,为先行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以智创谷建设为引领,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探索构建“大投资、大基金、大担保”筹资体系,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引导社会投资,放大产业引导资金、担保资金效应,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全面贯彻减税降费政策,积极落实市政府推动市城区服务业提质增效八条措施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形成财政支撑合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