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成为最亮的底色——晋中市着力推动巩固衔接工作出成效和美乡村建设上台阶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时政新闻>
​让幸福成为最亮的底色——晋中市着力推动巩固衔接工作出成效和美乡村建设上台阶
2023-11-24 09:35:00    来源:晋中日报

灵石县静升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阳光小区 晋中日报记者 张浩亮 摄

和顺巧英民间绣艺中心内,村民正在认真制作牵绣工艺品 晋中日报记者 耿新洲 摄

初冬已至,从太行山麓到汾水之畔,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向上和生机依然是晋中大地的主基调。

今年,全市上下赓续脱贫攻坚优良精神,再行非常之举、再尽非常之责,守底线、兴产业、抓发展、促振兴,脱贫群众幸福指数持续上升,巩固衔接与和美乡村建设工作迈出铿锵步伐。

守底线 做实基础保障

“天气变冷了,你这身体一定要注意保暖,有什么问题及时联系我们啊。”11月13日一大早,灵石县静升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阳光小区第一书记韩维俊来到重点监测户王玉寿家中,耐心询问着他的身体情况,叮嘱他天寒注意添衣保暖。

王玉寿一家本是脱贫户,除了自身残疾外,2021年他又患上了食道癌,一下子加大了家里开支。静升镇政府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将其认定为防返贫重点监测对象,并结合其家庭实际困难,为其落实了大病医保、低保、残疾补助、稳岗就业等帮扶政策。

“政府不仅给我解决了家庭困难,还时常关心我的身体情况,让我倍感温暖。”王玉寿满怀感激地说。

如果说防返贫是巩固衔接的底线任务,那么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就是奋斗目标。

今年,晋中市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动员3万余人次,对1946个行政村、社区的173.3万户农户进行两轮集中排查,新识别防返贫监测对象622户1454人,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帮扶措施。

同时,市、县两级全部组建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特色产业、培训就业专项工作组,挂牌成立督办县工作专班,成立7个督促指导组,采取包县蹲点和巡回流动的形式,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地。

截至目前,“一县一案”控辍保学任务全面完成,50所寄宿制学校已开工建设;脱贫人口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99.9%,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达到100%;288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开工,已竣工221户;农村饮水维修养护资金完成投资675万元,受益人口达19万余人;防返贫险投保人数23.23万人,赔付金额105万元;全市农村低保从每人每年6200元提高到6380元……正是这一桩桩“小事”,不断提升着脱贫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促增收 激发内生动力

眼下正是草莓开花结果的季节,在左权县石匣乡马厩村城郊农业示范基地的草莓种植园内,工作人员正加紧对立架式栽培的草莓苗进行覆膜。马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秀全对记者说:“草莓12月就可以上市,能一直卖到第二年的7月。城郊农业示范基地一共有8栋日光温室,种植了草莓、葡萄、火龙果,还投资50万元,建设100千伏农光互补电站,发展黄花菜种植产业。此外,新建了集餐饮娱乐、文化休闲、户外研学于一体的活动场所,形成多元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全面盘活城郊农业经济,为脱贫群众提供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岗位,助力增收致富。”

强产业、稳就业是做好巩固衔接工作的治本之举,也是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长久之计。

晋中市持续落实好全省促进脱贫人口增收30条措施和市级20条措施,发挥产业、就业、金融、以工代赈、帮扶车间等政策举措的综合效应,投入市级产业补助资金3100万元,就业补助资金1050万元,为脱贫劳动力发放务工就业一次性交通补贴和稳岗补助1777万元,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8.2%。

据悉,全市选树了20个特色种植业典型、21个规模养殖业典型、21个带动力强的服务加工业典型和21个有潜力的农村文旅观光业典型,培育了7个劳务中介组织和20个就业帮扶车间,脱贫劳动力稳定务工就业达到9.8万人以上,省外务工人数稳定在1.4万人以上;有8个村和10个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列入省级深化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范围,共吸纳脱贫户、监测户务工357人次;有63个扶持产业全部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推动1.84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受益增收;搭建消费帮扶平台30个,建立“线上线下”产销联结机制,组织展示展销活动34次,农产品销售额1.3亿元,受益农户达5.3万人。

展新颜 幸福更可持续

宜居和美乡村,最直观的变化是生活环境的改善。旱厕改造、污水治理、道路硬化……在晋中市,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寿阳县朝阳镇东河村,记者看到,阡陌之间一幢幢白墙朱顶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孩童们在宽阔的场院里嬉戏打闹,老人坐在屋檐下晒着太阳,一幅悠闲自在的田园风光。

村民荣国瑞告诉记者,村“两委”广泛发动村民参与村居环境整治,安装了路灯,硬化了道路,补种了绿植,修建了雨污分离管网,坐在自家院中,再也不见从前泥土灰尘满天飞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派窗明几净、温馨雅致的模样。

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晋中市始终把解决村民最关心、最期盼的基础设施问题放在首位,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千万工程”,着力推进农村改厕和垃圾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越来越完善,村貌越来越美,乡村民宿、旅游等产业蓬勃兴起,广大村民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

当前,晋中市共完成5742户农村户厕改造;123.94千米“四好农村路”开工建设,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开工92.46千米;有365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收运实现了所有乡镇全覆盖。针对集体经济极度薄弱、村内道路破损严重、管网严重老化、缺乏必要的卫生和照明等设施,且多年未享受政策支持的村庄,已投入资金4350万元展开重点帮扶,助力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持续推广“孝善养老”“文明红黑榜”“爱心积分兑换”等经验做法,完善村规民约,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引导孝善行为,弘扬传统美德,推动基层治理更加完善,让广大村民生活更有温度。

一条条坦路蜿蜒向前,一栋栋新居错落有致,一个个产业势如破竹,一张张笑脸喜悦灿烂。晋中市坚决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劲,奋力书写巩固衔接“后半篇”文章,奏响激越昂扬的幸福欢歌。(晋中日报记者 杨星宇)

[编辑:李秀青]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