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公众良性双互动 市校协同破围再聚能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大学校园向社会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经过市校共商,从1月6日起,驻晋中21所高校不再紧闭校门,其校园以及校内的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艺术馆等综合性场馆将全部向社会开放。此举在全省首开先河,在城校融合上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也是晋中市大力推动市校协同创新发展、建设“没有围墙”的开放共享大学城的又一实质性成果。
高校是晋中的宝贵资源。晋中共有21所驻地高校,特别是位于市城区的大学城内坐落着9所高校近18万师生,经过持续多年的发展,高校已经成为“城市文体资源的重要聚合枢纽”,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向社会输出学术创新成果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涵育当地文化生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潜能。
近年来,全市上下锚定市委“156”战略举措,以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为载体,以实施城校融合、产学融合、联盟创新、创业孵化“双融双创”为抓手,市校深度对接沟通,通过建立市校合作对接清单、协同创新工作清单、政府服务高校清单、高校服务社会清单、市校合作活动清单、市校共建事项清单等,开展了九大项35项具体任务,收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需求179项、高校可转化有效专利25489件、高校科技咨询专家574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69个和企业“四需”事项230个、机构“四需”37个。与此同时,驻地高校教师中的近5000名博士开展了“博士大讲堂”,深入晋中农村、学校、厂矿等地开展专业授课,截至2023年12月底,已开展203场。上述举措的实施,使高校从“物理聚合”产生了“化学反应”,推动了高校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了高校与地方的共同发展,为驻晋中21所高校开放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驻晋中21所高校进一步释放文化魅力,与社会有机融合,成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城市风景线。
此次驻晋中21所高校全部向社会开放,是各高校三年疫情以来从封闭走向开放、履行社会职责、更好服务社会的积极举措,各高校在开放时间上不分节假日、在开放群体上不限年龄及身份,体现了最大的诚意。为确保校园开放后的安全有序,市委、市政府与各高校就具体细节、管理提升等方面多次探讨沟通、加强协同共治,最终共同推动了校园开放,致力打造“城市中的校园、校园中的城市”,使“晋中有座大学城”变为“晋中是座大学城”。
据悉,广大社会群众只需根据高校校园及综合性场馆开放的时段进行登记即可实现入校参观或研学。下一阶段,各高校将持续提升信息化能力,确保公众有良好的体验感,以既要“好开放”又要“开放好”的精细管理能力,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高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