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生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专题>学生作文>
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生
2024-05-26 16:53:04    来源:山西日报

山峰遥遥相对,山脊绵延无尽,河流舒缓蜿蜒,沟壑以“之”字形态流淌出生命的起承转合。纤细线条,勾勒出高耸之山,低矮之河,亦构成整个封面的清凉素雅,使人徜徉于山水之间。中国之美,美在山,美在水,美在生态,亦美在文化。

好生态必然要有好心态,心态乃个人之行为文明,故而心态决定生态,敬畏涵养生机。一片繁茂葱郁,高耸澄澈,高山孕育的是一种文化,河水流淌的亦是一种文化。

“《中国之美》不是一般的散文作品,它还是一部实践之书,一部行动之书”,“是他在文学、文化问题上阶段性的总结与新的思考”(《序》汪政语)。既具传统色彩,又富现代气息;既有理性特质,又具诗性韵味;既有哲学高度,又具美学内涵;既有理论纲要,又有事例典范;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现实的厚重感;既有知识的前瞻性,又有生活的实操性。故而说,这是一部兼具广度、长度、深度;拥有发现、运用、融合,传承大地、文化、智慧、精神的散文集。

对于一个作家而言,不仅笔端蕴含乾坤,双脚亦要充满力量。我们能够清晰地捕捉到作家的足迹,其针对乡村、节令、风俗等自然文化的书写,通过“走街串村”,采取田野式调查的方法深入挖掘、考证、阐释。再加上作家拥有几年文化志愿者的经历,制作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切实参与到乡村价值体系和观念形态的培育、塑造、修复乃至重建之中,这使得他的文字更加注重文化,致力于书写文化,我们从与书名同名的散文《中国之美》《世界上最美的夜晚》等篇章中便可得到佐证。并且作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挖掘其中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生命收获新的认知、深刻的领悟,这于文化是一种发现,于身心是一种呵护,于生命则是一种成长。而且往往在不同的篇章、不同的文化中会带来不同的见解。例如在《中国之美》《中秋是归途》《〈记住乡愁〉与文化自信》《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都有关于中国之“中”所涉及文化方面的阐述,令读者惊叹不已,也能深切感受到中国之美在文化方面所体现出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求木之长盛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久远者,必浚其泉源。人类与自然乃为一体,那我们应如何入境呢?作家给予了我们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他幼时于元宵节点荞麦灯,而我小时候也为逝去的亲人送灯,然每次皆无二致。作家言:“你要不能动俗念,你要认认真真看着那个荞麦灯捻上的那个灯花是怎么结起来的。我们就看,看着看着,有一种体会,自己仿佛进入到了火里面,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此实乃简易之事,然做到却非那般容易,一人纯粹地进入时间、进入空间、进入事物内里、进入祈福之中,要全然忘却自身,去享受那份宁静,宁静是时间结出的芬芳。全然享受过程,让浮躁的时间缓慢下来,静谧下来,去享受生命的每一个当下,此正是作家所提出的“幸福学”。

此外,作家还提出“农历精神”之说,我之所以对此类说法敏感,是因我幼时也曾听闻“七九沿河边,八九燕归来”“谷雨种大田”“白露葱”之类的言语,阅读《中国之美》后,愈发觉得节气之精准不仅对应了农事劳作,更是对应了生命学说。

故而,阅读《中国之美》,最大的收获并非国学所带来的启发,而是认知的提升以及对时间、空间、自然、生命的尊崇与敬畏。(朱宜尧)

[编辑:李秀青]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