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废旧轮胎扎成的绿篱景观
今年以来,灵石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产业发展、和美乡村、治理有效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静升镇苏溪村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上下联动、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多方联动,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塑生态之“形”擦亮民生“底色”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农村群众的深切期盼。今年以来,苏溪村多点发力,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持续擦亮民生“底色”。
走进苏溪村,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干净的柏油路、生机盎然的绿植、错落有致的房屋、有序停放的车辆。用废旧轮胎装饰的绿植,更是给村子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景色。
美丽乡村,美在颜值,更美在气质。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精品示范村之一,苏溪村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借势“五域综合治理”“垃圾不落地”等专项行动,对生活垃圾实行上门收集、建筑垃圾电话预约由承包人员统一收集并运往村级规划处置点。同时,结合“花园乡镇”创建,在重点路段摆放花箱、种植绿篱、补植月季花,新增绿化面积1470平方米,种植花冠苗木300株,将废弃树木和废旧轮胎扎成篱笆和景观,既变废为宝,又打造了苏溪式“花园乡村”,村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虽然我们生活在农村,可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绿化也这么漂亮、一点不比城里差,闲暇之余还能和左邻右舍一起聊天打牌,生活那叫一个惬意。”苏溪村村民赵双柱说道。
锻产业之“骨”鼓村民“钱袋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苏溪村地理位置优越,既紧邻王家大院,又离县城位置较近,还拥有资寿寺文化资源,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帮扶下,苏溪村充分发挥资寿寺文化资源优势和毗邻王家大院的区位优势,打造“文旅+”餐饮、民宿、康养等新业态,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与此同时,还积极打造“百姓餐园”夜市项目,进一步丰富了苏溪村的业态。
今年4月,苏溪村在集体闲置的土地内实施了“家有一分田、分块化领养”项目,通过共享出租的经营方式,打造农旅结合新模式,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苏溪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耿振芳说:“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通过发展多种产业,不断夯实乡村振兴根基,拓宽致富路子,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建制度之“魂”培植精神“土壤”
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苏溪村积极探索,通过转变工作作风、实行群众事群众议、制定新的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推行村“两委”干部“坐班制”“每日碰头制”和“10分钟便民代办圈”,将群众“闲时间”变成干部的“工作点”,把“善在田间地头问情于民”作为干部的座右铭,努力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实行群众事群众议,通过搭建民主协商平台,引导村民作为参与主体,有序开展民主协商议事,形成“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基层协商模式,把办公室的会议搬到户外、搬到农户家,引导群众共同商议,打造苏溪“槐树下议事”品牌,持续巩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成果。
在原有村规民约的基础上,苏溪村采纳村民意见,将乱停乱放、违法乱建、破坏基础设施、乱扔垃圾等行为全部纳入村规民约,逐条完善制度,并结合年底的集体经济组织分红、乡风文明超市、群众救助网络、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机制,奖罚分明,真正将村规民约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如今的苏溪村,村强、民富、景美、人和。耿振芳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民之所盼,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郭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