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的232名科技特派员走出了实验室、走进了田间地头,引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建示范基地、培训新农民,为晋中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副研究员凌亮(左二),在昔阳县乐平镇巴洲村为培训学员指导香菇病虫害防控及出菇管理技术。晋中市科技局提供
入秋后的晋中大地,天高云淡、风光秀美,田间地头一派农忙景象。在这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中,活跃着一支特殊的人才队伍——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是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晋中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持续在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匹配、培带、服务上下功夫,在全省首家实现科技特派员县县全覆盖、县域主导产业全覆盖,推动科技与乡村振兴紧密融合。
选派省、市、县科技特派员232名,累计引进新品种94个,推广新技术51项,建立示范基地50个,培训农民6844人次,培养乡土人才和农村技术骨干104人,带动和辐射36288户农户持续增加收入……一组组数据,是晋中市开展科技人才帮扶以来,每一位科技特派员用汗水和智慧浇筑的成果。作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广大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在乡村奔波、在田野耕作,不断破解农民增收、产业转型的密码,将科技的旗帜插遍田野,推动全市乡村实现精彩蝶变。
宣讲“大课堂”赋能乡村振兴
为推动农业科技人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晋中市坚持以农业技术需求为导向,遵循“专业对称、供需对接、服务对口”原则,推行派驻单位与科技特派员“双向选择”机制,积极选派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和企事业单位、农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深入县、乡、村开展科技服务,宣讲党的“三农”政策。
“粮食安全是中央一号文件的高频词,文件中也提出了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要求……”“守好‘三农’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三月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科技特派员贺晓红走进太谷区水秀镇程家庄村,向村民们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带来的好政策,并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群众在春耕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每到关键农时,总能见到科技特派员忙碌的身影。他们通过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田间地头交流等方式,向群众宣传解读粮食安全、种粮补贴等国家关于“三农”的大政方针政策,努力让宣讲“大课堂”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大舞台”。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张宝艳通过农业科普、科技宣传、集中培训等方式,宣传粮食、蔬菜等作物种植优惠政策,科普春耕备耕、科学施肥、农药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有关规定和要求,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和节水技术,促进农产品增收增效。
“有问题就问特派员!”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科技特派员走进了乡亲们的心里,让大家尝到了科技的甜头,不光腰包鼓了起来、脑袋也富了起来。
广袤田野挥写精彩论文
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科技特派员一头连着科技创新,一头连着生产实践,是让科研成果与广大群众共享的重要桥梁。
晋中市聚焦四个“三区”县太行云牛、黑山羊、核桃、高粱、连翘等特色产业技术的需求,选派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高粱研究所、果树研究所和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合作社、农业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引育新品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团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专家团队在和顺县开展技术服务期间,累计组织集中技术培训12次,现场培训3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培训总人数1000余人次,培养乡土人才20余名,并建立2个肉牛养殖核心示范场和3个辐射场,对母牛高效繁育、肉牛育肥、种公牛选育等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为和顺县肉牛新品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专家团队对接服务12家昔阳县食用菌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平菇工厂化制棒、开放式接种、养菌管理、羊肚菌栽培前期准备及粪肥发酵、羊肚菌播种、放营养袋技术、食用菌抗低温防冻害、菇棚及自动化车间改造等9项技术难题;建设食用菌示范基地1个、功能食品基地1个,引进食用菌品种3个,推广技术3项,食用菌技术成果示范棚实现了每棚增产20%、增收达3万元的示范效果。
在科技特派员的牵线搭桥下,一批批来自院校的全新科研成果转化到一线,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基地实现无缝对接,有效扩大了先进技术和良种的覆盖面,提高了农业自主创新能力。
致富路上引领产业发展
走进位于榆次区北田镇杜堡村的晋中林果丰种养专业合作社,放眼望去,连绵不断的核桃林郁郁葱葱。核桃树下,苍绿色的艾草散发着独特的清香。
“核桃树下种艾草”,这是林果丰种养专业合作社多年来探索的林下种植模式。
“核桃为乔本植物,艾草为草本植物,二者可充分利用地上空间。同时,艾草生长周期短,管理好后一年可收割2—3次,林药间作能带来可观收益。”榆次区科技特派员程子昂说。
核桃产业之所以能蓬勃发展,离不开林果丰杜堡基地自主选育的优良品种“林核1号”。为了寻找适宜的种植品种,程子昂加入了晋中市干果品种选育技术队伍,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40余个优质核桃品种,引进抗冻老树400余株,并将采回的穗条进行集中嫁接和选育。
经过多年试验,程子昂终于从样本中,选育出了适合本地栽植的优良核桃芽变品种,并于2017年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林核1号”,成为合作社的主要种植品种。
“科技成果只有用于生产实践,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新品种、新技术只有不断研发推广,才能真正让农民享受到实惠。”程子昂对此深有感触。
为了推广核桃种植新品种,程子昂在全市9个县(区、市)建起了示范园,种植了6.4万余亩“林核1号”,亩均产量达160公斤,合作社示范园亩产达300公斤,农户每亩增收1800余元,为旱垣丘陵山区核桃种植产业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化发展的融合之路。
在广袤的沃野田畴,像程子昂这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送进田间地头,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钱袋子的科技特派员比比皆是。一个个乡村的蝶变,诠释了科技特派员为农村创新创业注入的强大力量。
秋风徐来,丰收在望。行走在晋中大地,处处洋溢着为民为农的激情,处处活跃着躬耕田野的身影。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晋中市不断走深走实,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让科技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得更加绚烂。
记者手记:让“科技范”引领农村新时尚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科技强农是必由之路。技术本领过硬、持续创新的科技人才,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作为山西大学城所在地,晋中市科教人才资源集聚度在全省独一无二。如何发挥好科教人才优势赋能乡村振兴?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关键。
无疑,晋中又一次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实现了全省首家县县全覆盖、县域主导产业全覆盖,践行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的榜样精神,让一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走出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带着农民干,不但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真正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也给农村发展带来强大的生命力,谱写了一曲曲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科技特派员,一头连接科技,一头连接生产,这一制度是经实践验证的行之有效的服务“三农”工作的制度。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持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健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增强科技供给的精准度,防止“拉郎配”,科技特派员的选认要坚持适应基层、按需选认的市场化导向,确保选准人、选对人、选最需要的人,尤其是能提升农产品科技附加值、解决疑难杂症和突出瓶颈问题的支撑性人才,为农业农村提供更多现代化技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另一方面,要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在工作经费、科研项目支撑上提供保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其在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技术瓶颈攻关、本土人才培养帮带、农业产业功能拓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走访中,记者发现在晋中市的乡村一线,无论是推进乡村振兴,还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都特别期待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更渴望得到先进的农业新技术的支持。在232名科技特派员的加持下,满格的“科技范”在晋中大地描绘出农业增值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喜人图景,使乡村产业走上绿色、生态、智慧、高效发展的新路。
选派科技特派员,既搭建一线“练兵场”,让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提升能力水平,在田间地头追逐“诗和远方”,又助力更多的“老把式”成为“新农人”,实现“会种地”到“慧种地”的华丽转身,让“科技之花”绽放希望田野。(晋中日报记者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