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榆社县一直在奋力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景。放眼全县,乡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基层治理卓有成效,百姓安居乐业,一幅生态宜居的山水画卷在广袤田野上徐徐展开。
近年来,榆社县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以绿色生态赋能乡村治理,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绿色宜居,生态优先,构建美丽乡村新格局
整齐的民房、清洁的道路,鲜花点缀、垂柳成荫……行至云竹湖畔,于湖边小亭乘凉,山水迢迢,美不胜收,言笑晏晏,相映成趣。河峪乡偏良村的美丽变迁跃然纸上。
“环境好了生活才能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直是村民们的殷切期盼。偏良村以云竹湖为依托,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大力支持农户发展“农家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村民再添一份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以来,榆社县以环云竹湖和浊漳河、云竹河、泉水河、南屯河沿线等五条乡村振兴廊带为总体框架,扎实推进河峪、北马会等4个精品示范村和西马、岩良等17个提档升级村建设,以点带面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百千行动”为切入点,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完成改厕5000座。同时,进一步扩大村级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半径,提质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效,让农村“美”起来。
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驻足田边,一朵朵油葵如太阳般炽热,散发着金色的光芒,盛开在田野间。微风吹过,油葵轻轻摇曳,或抬头、或低语,让人沉醉。
河峪乡圪坨村深挖特色优势,利用6亩集体土地种植油葵,大力发展“花海经济”,不仅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锦上添“花”,还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榆社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优产业,坚持“产业先行、龙头带动,政府支持、农民受益”的原则,打造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一方面持续推进“三个倍增计划”,继续实施肉牛增量提质三年行动,新增肉牛3万头,饲养量达5万头,年出栏2万头,打造良种肉牛繁育基地和育肥基地;提质增效设施蔬菜2000亩,亩均补助2000元,推广应用高垄滴灌、水肥一体等技术,打造高效设施蔬菜种植基地;支持三和农牧渔公司发展壮大,年内发展甲鱼20万只以上,规模突破50万只,建设生态甲鱼基地;另一方面,着力打造农业品牌,紧紧围绕笨鸡蛋、小米、阿胶枣,整合壮大现有专业合作社,强化质量监管,精心包装策划,加大宣传推介,推动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文明乡风,和谐共生,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走进河峪村养老服务驿站,志愿者们正分成若干小组,发挥自身专业技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理发区,志愿者们为老人们精心修剪、梳理头发;在家电修理区,志愿者们为各类电器检查电路、更换零件,并耐心讲解家电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医疗服务区,医生们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和配镜,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在反诈区,派出所民警积极开展反诈宣传,讲解各类诈骗陷阱,提醒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守好“钱袋子”;在助洁区,学校师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助洁服务。
近年来,榆社县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助推乡村风尚美、发展美、生活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培育良好乡村风尚,让文明气象走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不断完善“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搭建联村联户法律服务平台,以法治为保障,实现乡村治理有序。通过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开展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以德治为引领,实现乡村治理有魂。积极推动和支持广大基层群众实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以自治为核心,实现乡村治理有力。
下一步,榆社县将着眼长远、发挥优势、聚焦聚力,进一步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完善乡村治理,打造“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群众富裕、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新模式,全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程煜媛 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