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皮菜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专题>学生作文>
地皮菜
2024-09-02 09:15:00    来源:山西日报

地皮菜的别称很多,有地衣、地软、地钱和地曲连等。因其是在河滩或山坡草地里生长,又称草耳。《本草纲目》称地皮菜“地踏菰”,《野菜博录》谓之“鼻涕肉”。紧贴地面生长的地皮菜胶质丰厚、滑嫩透明,色泽或暗黑或深绿,摸上去滑溜溜的。地皮菜如翡翠之绿,但比翡翠更青;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更嫩;像粉皮之软,但比粉皮更脆,吃起来润而不滞、滑而不腻、松软脆嫩、爽适可口,算得上乡间味道最鲜美的一种野菜。

接连下过三五场雨后,村子后面小山上、田野里,便长出了一片又一片黛青色的地皮菜,像盛开的褐色花朵铺满一地。大地母亲的四时孕育,让深埋于地下的菌种积攒了势不可挡的力量,在黑暗的泥土中蓄势待发。破土而出的地皮菜,排山倒海般缀满沟沟壑壑,铺展出生命的葳蕤和顽强。晶莹透亮的雨水是迎接地皮菜出场的使者,也是滋润地皮菜的最好养料。雨水越连绵不断,地皮菜长得越旺盛勃发,模样也愈加水灵鲜嫩。

大雨初歇,空气中氤氲着湿漉漉的凉意,蓬松的乱草丛中、杂乱的碎石堆上,一片片一簇簇的地皮菜贴着地面疯长。俯下身仔细端详,这些大如铜钱、小如纽扣、褐中透绿的地皮菜或钻于草丛,或长在石缝,一簇簇、一朵朵,犹如用水浸泡过的木耳,水灵灵,嫩生生,肥润润,湿漉漉,滑腻腻。

在乡间,农人们没有将地皮菜制成干品贮存起来随吃随泡的习惯,基本上都是即采即食。把地皮菜连沙带草捡拾回家后,择洗起来很是麻烦,需要细心和耐心,是一件费工费时的精细活儿。毕竟,地皮菜生长在草窝里,一道道褶皱里挟裹着泥沙,夹杂着草末。泥沙倒好清洗,草末最难去除,密密麻麻吸附在滑腻的地皮菜上,不用水淘洗十遍八遍,很难收拾干净。

地皮菜的吃法很多,可凉拌,可掺入鸡蛋热炒,也可制成素馅蒸包子或者包饺子。凉拌地皮菜的做法很简单,只需将其放入开水中焯一下,用笊篱捞出控干,倒进调凉菜的搪瓷盆中,加入精盐、食醋、酱油与味精等佐料,再淋上芝麻香油拌匀,撒适量葱花,装盘即可。

母亲最拿手的,除了地皮菜炒鸡蛋外,就是地皮菜包子了。将择洗干净的地皮菜剁碎后,掺入煎得金黄的鸡蛋以及剁碎的粉条、葱花与姜末,再加入花椒面、精盐等,均匀搅拌成馅料。然后,将头一天就发好的面拽成数个拳头大小的面团,擀成碗口大小略厚一些的面皮,将馅料裹进去,捏出无数褶子,上笼大火蒸两碗茶的工夫,便有一缕缕清香味从笼与笼之间的缝隙里钻出来。袅袅香气,扑鼻而来,把贪吃的孩子们馋得直流口水。

地皮菜又叫“地踏菜”。明代王磐《野菜谱》中收录了一首民谣:“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庄前阿婆呼阿翁,相携儿女去匆匆。须臾采得青满笼,还家饱食忘岁凶。”这首清新自然富有乡土气息的歌谣,寥寥几笔,生动地勾勒出一家老小采食“地踏菜”的场景。

地皮菜,虽然朴素寻常且带着泥土气息,却常常出现在很多人的记忆之中,摇曳着淡淡的乡愁味道。(梁永刚


[编辑:李炳仪]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