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和顺县马坊乡西马泉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从环境整治到发展特色产业,从基础设施完善到民俗文化传承,统筹推进,高质量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谱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篇章。
走进马坊乡西马泉村的养牛园区,一头头肉牛毛色光亮、膘肥体壮,正悠然自得地埋头吃草。养牛户张二宝正在圈舍忙着清扫食槽、备料、投食,张二宝感觉很幸福:“我养的五十头牛,还种的地,一年收入十余万元,挺好。”
近年来,西马泉村坚持“党建引领、基础提升、产业发展、村美民富”的发展思路,持续强化产业发展,利用“党建+人才”模式,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当先锋”,运用好村“两委”班子、到村工作大学生等,充分发挥本土知情员、政策宣讲员、产业指导员作用,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自全县“六美四宜 城乡共建”行动开展以来,为了进一步理清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前景,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西马泉村确定了以“传统+特色,种养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以传统的肉牛养殖为主,提高肉牛养殖标准化、规模化,除此之外,还发展肉鸡养殖,不仅能够为村集体增收,还可以增加村民收入。下一步,将把特色荞麦种植和野生中药材采摘打造成西马泉村的支柱产业。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不仅产业要兴旺,环境也要更宜居。今年以来,西马泉村聚焦基础设施提质,不断完善功能配套,并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从村容村貌整治、垃圾清运等多方面入手,铺设自来水水管3714米,污水管道3382.8米,修建60立方米化粪池两个,硬化道路14135.4平方米。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阵地资源,每月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激发群众参与农村事务的热情,使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成为村民自觉践行的新风尚,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下一步,西马泉村将结合村情实际,继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开展人居环境提质、产业发展布局、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等工作,做好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篇文章,着力实现人居环境面貌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益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赵慧 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