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启用的垃圾清运车
2024年,灵石县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先手棋”,聚焦垃圾清扫、收集、运输等重点环节,通过五域综合治理、垃圾不落地、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清洁直运3次改革,初步探索出一条生活垃圾“村普扫、定点收、县直运、资源化处理”的全流程管理模式,全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乡村人居环境绘出崭新画卷。每天早上7时起,一辆辆垃圾清运车都会准时出现在灵石县的街道、农村、企业,这些垃圾运输车就像“公交车”一样,每天定时、定点、定线地将垃圾“带回家”,分类好的垃圾在固定站点等候“上车”,最终送往垃圾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翠峰镇北王中村党总支委员袁灵红说:“为构建起‘常态普扫+垃圾直运+高效转运’垃圾治理体系,全村共设置垃圾转运点6处、配备普扫员7名、转运员2名,采取‘人工内部转运+四轮车流动转运’方式,确保农村垃圾得到及时处理。”
2024年,灵石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实施了“村普扫—定点收—县直运—资源化处理”垃圾直收直运全流程管理模式,在拓展深化五域综合治理、垃圾不落地的基础上,深度定制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日直运垃圾比改革前增加了近84%,有效确保了农村生活垃圾应收尽收不落地。
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工作。2024年6月4日,灵石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工作正式启动。
据了解,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工作,主要内容是结合当前“一拆三清一改”重点工作,将先前“村清扫、镇收集、县转运”模式,调整为“村普扫、定点收、县直运”模式,将农村清扫保洁范围扩大至全域,通过科学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由恒益环卫公司配齐配足全封闭压缩式垃圾车,以固定路线、固定频次,将农村生活垃圾直接从各收集点运送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一步优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常治长效,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工作启动以后,各乡镇迅速行动,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效率全面提速,标志着全县农村生活垃圾从粗放式清收转入全域化清扫、精细化收集、快速化运输阶段。
背街小巷整治一直是乡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静升镇尹方村作为全县“十乡百村”示范创建行动83个提档升级村之一,按照灵石县《农村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工作方案》要求,加大了清扫保洁区域,把过去的“只扫主街、不扫小巷”变为现在“村域全扫、巡回保洁”,彻底消除了区域死角。
尹方村村委会委员曹海亮说:“自从实行‘村普扫’以后,我们把这块区域划分责任到人,要求各保洁员每日对责任区域进行一次全覆盖普扫,完成以后再进行8小时巡回保洁,通过这样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生活垃圾应收尽收,做到日产日清。”
“村普扫”完成后开展“定点收”,各村根据人口数量、交通条件、地形地貌、居住密度等因素设置固定收集点位,既要方便居民投放,还要方便垃圾运输。保洁员普扫后将生活垃圾收集至这些固定收集点,并由各村委会负责点位日常运行及专人管理,把以往“自主投放”变为现在的“集中收集”。
曹海亮说:“我们村通过‘撤桶并点’行动,撤销沿街可视范围内的‘其他垃圾桶’,由原先分散布置的59个垃圾桶(池),合并为9处垃圾点,杜绝了垃圾桶游街现象,切断道路环境卫生污染源头,在提升规范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垃圾点的收运效率。”
此外,灵石县作为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产煤大县,为有效规范垃圾管理处置,此次直运改革将企业和农村统筹考虑,153户规上企业和192个行政村全部纳入“县一次直运”体系,由恒益环卫公司全权负责、微利运行,在企业生产区、生活区和办公区设置垃圾固定收集点位380个,确保各类垃圾全收集、全直运。
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园区主管温红霞说:“以前我们公司处理垃圾不仅费时还费力,垃圾堆放的时间还长,一年光找第三方公司处理垃圾就得花费十几万元,自从恒益公司统一负责清运垃圾以后,不仅清运及时,而且费用不到以前的一半,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全面运行“村普扫、定点收、县直运”模式。全面铺开农村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工作,核心就是将先前“村清扫、镇收集、县转运”模式调整为“村普扫、定点收、县直运”模式,解决“此村垃圾倒入彼村,倒入路旁、河道等公共区域”的问题,不仅实现了农村全域清扫保洁,也规范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集中收集,从机制上减轻了“二次分拣”压力,通过直运从流程上、设备上避免了运输途中乱倒、垃圾跑冒滴漏等“二次污染”问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效率全面提速。
灵石县恒益环卫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直运队队长任耀明说:“我们公司将830个固定收集点位全部纳入‘直运’范围,以乡镇为单元,就近统筹、串点成线,综合考虑垃圾收集点位分布、日产量和现有运力,科学规划直运线路26条,每条线配备1台垃圾车、1名司机和1名跟车工,每天将垃圾直运至鑫和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户下垃圾处理一直都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难题,两渡镇军营坊村为每家每户配备了专用的生活垃圾桶,呼吁大家积极配合正确使用,家门口的垃圾桶,从源头上保障了村子里生活垃圾的全收集。
军营坊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景万龙说:“全县启动垃圾直运工作以来,我们及时召开了四议两公开,按区域、定点位、定人员的工作安排,把全村分为3个组,同时为每家每户配备了专用生活垃圾桶。另外还有3个转运车进行上门收集,做到了垃圾不出院、垃圾不落地。”
同样在两渡镇冷泉村,农村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工作也顺利开展,县直运车辆每天准时来到村里的固定收集点进行垃圾收集,为保证县直运工作的高效畅通,冷泉村还新购置了两台垃圾转运车用于户下垃圾收集,以便及时运送至各固定点位。
冷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郝贵寿说:“我们购置了两台垃圾车,这样减少了很多垃圾点,方便了群众,并且每家每户发放了一个小的垃圾桶,这样渣土和生活垃圾分离有序,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垃圾倾倒工作,也有序推动了村里的垃圾清运工作。”
为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工作,静升镇从教育、引导、规范入手,逐步展开工作,提高垃圾直运、垃圾分类的效率和质量,把灵石县委、县政府关于“垃圾不落地”的要求落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结果上。
在静升镇马和村,每天环卫工人都对自己负责的“卫生区”进行打扫,自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制度实施后,全村就进行了“卫生区”精确划分,分片划区的保洁员每日对其责任区域进行一次全覆盖普扫清洁,并跟进实行8小时巡回保洁制度。
马和村环卫工人房奋云说:“我负责的是林场至小学门口的卫生,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来了,一天出来四五趟,尽全力保持该区域干净整洁。”
“一拆三清一改”行动见成效。人居环境“细梳妆”,内外兼修“提气质”。如今,走在马和村的主街道上,步步皆风景、点点可入画,宽阔整洁的中心大道,循着“千万工程”的路子,村庄全面整治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村庄“颜值”。
马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闫志宁说:“在‘一拆三清一改’行动中,我们将全村户外厕所全部拆除,让‘方便’的事情更方便,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村严格执行‘村普扫、定点收、县直运’工作机制,每天不定时对本村各条街巷进行督导检查,确保村普扫8小时巡回保洁到位、垃圾不落地。全村科学设置了29处生活垃圾收集点,配齐了垃圾亭、四分类桶,确保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入桶。从现在的运行情况看,已经达到了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漏和垃圾不渗漏的预期目标,全村人居环境更是得到了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灵石县融媒体中心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开设“五域综合治理建设美丽灵石红黑榜”专栏。该专栏及时跟进报道整治进展与成效,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与成功经验,同时对整治不力的区域予以曝光,督促其整改落实。目前,该专栏已成功播出16期,有力推动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截至目前,全县192个行政村已实现垃圾清洁直运全覆盖,农村垃圾收运量稳步增长,基本做到应收尽收。
2024年6月至12月,灵石县农村垃圾直运月总量分别为2546.66吨、3155.74吨、3826.72吨、3524.5吨、3369.3吨、2888.74吨、2302.54吨,日均收运量分别为84.8吨、101.7吨、123.4吨、117.4吨、108.6吨、93.1吨、74.3吨。
这些数据是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有力见证。(杨志新 郑涛 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