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通讯员 张健)“这款保健醋口服液不仅美味,还有降低甘油三酯等功效,一会儿回去的时候我一定多买几盒!”在紧邻108国道的老西醋博园里,一位正在品尝该园生产的醋产品的游客举着手里的功能性口服液赞不绝口。作为晋中市榆次区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品牌景点,老西醋博园依托产业优势,开发的醋系列产品颇受游客欢迎,在这背后,也倾注了九三学社榆次区委相关社员的心血。
近年来,九三学社榆次区委发挥人才优势,依托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这个社员集中的高校科研院所,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专家工作站、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等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农合作”,极大提升了当地农业产业的科研水平,为榆次区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九三学社榆次区委社员杨玲(右二)深入酿造企业进行指导
科技赋能 传统“老”产业提档升级获“新”生
驱车在108国道行驶,当一阵阵醋香沁入口鼻,那就意味着享有“山西酿醋第一村”盛誉的榆次张庆乡怀仁村到了!酿醋是这里的传统产业,现有食醋生产户50余家,年产醋5万余吨,拥有灯山井、四眼井等九个品牌。怀仁村周边既有运用现代酿造工艺进行生产的大型醋企山西灯山井酿造有限公司,也有沿用山西老陈醋传统制作工艺的榆次元庆隆醋坊、老西醋博园等,但整体上由于科技含量较低、工艺缺乏标准化等原因,这一传统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挑战,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九三学社榆次区委社员、榆次区科技特派员、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加工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杨玲和她的团队经过认真分析研判,针对怀仁村的两种产业发展模式制定了不同的科技帮扶策略。
对于以山西灯山井酿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化酿造工艺,杨玲团队着重在产品的品质升级和工艺的规范化、标准化上面下功夫。他们合作申报了2019年度晋中市重点研发项目“怀仁醋现代标准化生产工艺研究”,经过两年的实验实践,2020年制定了山西省名优土特新产品协会团体标准“怀仁醋酿造工艺规程”,并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标准是在传统固态发酵酿醋工艺上进行了改进,提出先进的“二单一多,前液后固”发酵工艺,该工艺既能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又能增加食醋中酯类、有机酸等的含量,极大提高了食醋品质。同时作为榆次区酿醋行业制定的第一个标准,也为怀仁醋整个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西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秉承“精工细作”的优良传统,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原料品质不高、产品单一的“短板”。杨玲团队就在其原料的专用性和产品的多元化方面动脑筋。他们为老西醋博园和榆次元庆隆醋坊两家醋企筛选出了高品质的专用酿造高粱品种,并通过国家星火项目——高淀粉高粱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及产品开发,建成了专用酿造高粱种植基地,不仅提高了原料品质,满足了自身和周边醋企的原料需求,还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同时他们深入调研市场,致力于山西老陈醋产品的推陈出新与提质升级:与山西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系列功能型保健醋,现已开发出葛桑醋、芪杞醋、枣玫醋等,这些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为山西老陈醋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专业研究高粱作物育种与开发的科研机构,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承担着许多国家级的农业科研项目,杨玲团队积极发挥优势,把怀仁村的酿醋产业纳入其承担的山西旱作高粱产业集群项目中去,并组织了“首届旱作高粱暨山西酿品产业集群发展高峰论坛”,论坛期间,上下游产业链人士积极互动,资源充分共享,为榆次区酿醋产业集群品牌的宣传提供了良好契机,为下一步的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从多方面助推这一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科技支撑 龙头农企研发专利产品抢滩新市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还是得靠产品说话,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榆次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在与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杨玲团队的合作中,通过研发专利产品,积极抢滩新市场,为企业加速发展赢得了无限商机。
在养生保健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酿品行业的产品创新也应该与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从2015年开始,晋中市宏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杨玲团队就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迄今为止,成果显著。共申报受理发明专利五项,分别为“一种芪葛保健养生酒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辽东栎酒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桑菊保健养生酒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玫葛保健养生酒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菊葛保健养生醋及其制备方法”。制定国家林学会团体标准两项:“栎果陈醋”“栎果甜黄酒”等。并合作申报晋中市平台项目与成果推广项目。同时这些保健养生类酿品因其独特而颇具观赏性的制作工艺也成为科普宣传、研学旅游的极佳载体。下一步,在晋中市宏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文旅融合项目”中,这些酿品及其制作工艺将会“高调亮相”,成为吸引游客的“网红”商品。
在传统酿酒行业,原料的高品质与工艺的升级仍是市场竞争的“利器”。杨玲团队在与山西堡子酒业有限公司合作中,利用不同品种高粱进行酿造清香型大曲白酒的试验,通过出酒率、白酒香气成分等评价各个品种高粱,精心鉴选出了出酒率高、酒品质好的高粱品种晋杂28号、晋杂40号,将其确定为堡子酒专用品种,同时受理发明专利一项——糯高粱酿造清香型大曲白酒的制作方法。科技的有力支撑让山西堡子酒这一榆次本土酿酒企业如虎添翼,在山西乃至国内市场上更加畅销。
随着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从2020年起我国饲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的相关规定”,饲料行业“减抗无抗”成为趋势,“无抗”饲料作为市场的“新蓝海”备受瞩目。在此形势下,榆次养殖与饲料生产的龙头企业——山西盛态源农牧有限公司与杨玲团队积极开展合作,进行了高粱功能饲料研发及仔猪断奶腹泻防治应用等的研究,把高粱饲料应用于生猪养殖各阶段试验,为减抗无抗养殖提供新型饲料。据杨玲副研究员介绍,高粱功能饲料应用谷物原料中功能性成分,可以有效调节和改善动物健康状况,提高养殖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高粱功能饲料已经申报专利,不久将投放市场。
科技助力 普通红薯华丽转身成市场 “优等生”
在庄子乡寨底村,每年在丰收节期间举办的“红薯采摘节”已经成为该村的品牌节目,总能吸引着八方来客前来采摘。而每逢此时乡亲们都会喜不自禁地说:“寨底红薯能有这么好的品质和收成,离不开咱榆次九三学社科技专家的帮扶啊!”从普通的农产品到致富的香饽饽,是科技的力量让寨底红薯身价倍增。
寨底村是一个以种植玉米和小杂粮为主的农业村,产业结构的单一使该村多年来经济增长缓慢。九三学社榆次区委副主委、山西农大高粱研究所副研究员、山西农大高粱研究所红薯课题组的负责人赵建武在下乡调研中了解该村的情况后,决心为该村寻找适合其发展的致富产业。他在充分考虑了寨底村的气候土质条件、种植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决定在该村发展红薯产业。红薯被誉为长寿食品,营养全面,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是长盛不衰的市场宠儿。
赵建武同时了解到虽然该村及周边也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但品种还是20世纪60年代的老品种,不仅产量低还易发生病变,导致人们的种植积极性一直不高。赵建武意识到改变红薯品种是关键,只有找到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红薯品种,乡亲们的致富梦才能实现。
赵建武带领科研团队开始了积极探索,最终凭借其精准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实践筛选出3种产量高、品质好的新型红薯品种,在寨底村进行科研试种。2019年5月,他们在寨底村设立了优质食用型甘薯三级脱毒快繁体系示范基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一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课题组专家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当年寨底村的红薯就取得了丰产,亩均达到3000至4000斤,其外观品质和营养成分更是达到了同类红薯的优质标准。在同年九月举办的红薯采摘节上,寨底红薯因其外形美观、口感甜糯得到了采摘客们的一致好评,名声不胫而走,在田间地头就被客商们抢购一空,种植户们的口袋终于鼓起来了。
东方风来满眼春。迄今为止,九三学社榆次区委已建成科研成果转化基地4家、科技成果示范基地1处,专家工作站1个,另有5名社员被聘请为榆次区科技局的科技特派员,通过这些平台和途径,使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和基层需求有效对接,犹如为乡村振兴安装了科技发动机,有力推动了榆次区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榆次区政府副区长、九三学社区委主委冯丽红表示,下一步九三学社还将积极作为,强化科技和人才的聚集、下沉,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贡献九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