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灵石县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县市动态>
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灵石县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2-04-29 10:30:00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非遗文化”进展区

王家大院风貌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通讯员 韩俊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保护地方文化基因、增强城市软实力的必由之路。灵石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众多,名胜荟萃,风景独秀,具有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条件和基础。近年来,灵石县文旅局充分发掘乡土文化资源,加强修复完善古建筑,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使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有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保护修缮文物 再现历史风采

近年来,灵石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对全县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养维护,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委托有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对辖区内国保单位资寿寺、后土庙、晋祠庙,省保单位夏门古堡百尺楼、御史院,县保单位静升三官庙、八蜡庙、文昌宫、东王家祠堂、孙家祠堂、关帝庙、祁家祠堂,南浦村天齐庙,王禹村慈云寺等10余处文保单位实施了抢救性保护修缮。资寿寺殿堂壁画及塑像保护修复,就是灵石县加强古建筑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灵石县资寿寺位于静升镇苏溪村,俗称苏溪寺,寺庙总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寺内现存有壁画300余平方米,彩塑150余尊,是一处集古建筑、壁画和彩塑于一体的史料实物宝库。

多年来,受自然环境和人为破坏等诸多因素影响,现存壁画、彩塑存在多种活动性病害,已严重影响了其所包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20年,灵石县组织专业修复团队召开项目技术交底会,讨论文物修复细节,并从技术方面进行专题研究,科学有序开展了修复工作。目前,修缮好的资寿寺重现光彩,更好地彰显历史文化。

“文物建筑的保护,不应该像‘古董’一样供起来,而是要充分挖掘其承载的城市历史和文化记忆,让它们‘活’在当下。”灵石县文旅局副局长杨德强介绍道。文物修复工程可以有效防止各类病害进一步发生和发展,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对充分展示和利用其文物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整合旅游资源 促进文旅融合

近年来,灵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下,发掘好、利用好、活化好丰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切实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在静升中心街,充满古镇风情的商铺、客栈、古玩店和具有现代特色的餐馆、小铺交相辉映,无不显示出这座古镇的魅力和活力。

静升镇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为维护好古镇原始风貌,保护好古镇文物,出台了《晋中市静升古镇保护条例》,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实施契合了静升古镇保护的现实需要,具有首创意义。

此外,灵石县还先后编制了《静升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静升镇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王家大院文物保护规划》等重点规划,强化对全县文物的基础性保护,统筹指导文物保护工作科学有效开展。同时,全面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完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

在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灵石县充分发挥王家大院龙头景区带动作用,推动旅游发展全域化。从2021年10月1日起,灵石县推出购买“50元畅游灵石”门票,即可在3日内畅游王家大院、红崖峡谷、石膏山、王家庄园4个景区,让游客实现一票游览多个景区。“一票通”的实行,实现了由单一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是灵石县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做活各大旅游景区管理的创新举措,为发展全域旅游注入了新元素、新支撑和新活力。

灵石县文旅局局长王劲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景区终究会失去魅力和粘性。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景区实际,着重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辐射带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保护传承 展现非遗魅力

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加强学校教育推广、打造品牌节日活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近年来,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石县通过各种方式赋予非遗文化时代活力,让更多民众了解、学习、爱上传统文化。

灵石县静升古镇非遗传习所是当地典型的非遗传习基地,由灵石县老古董民间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创立,集研究、开发、展示、学习、体验互动、文化教育于一体。基地内有专门的民间传承手艺人展演刺绣、布艺、剪纸、三雕、拓印等非遗项目,这些项目的制作技艺均出自静升古镇,其中三雕艺术为山西省级非遗项目,布艺和刺绣为晋中市级非遗项目。

近年来,灵石县还通过开展“我爱非遗我参与”“非遗进景区”“非遗技艺传习”“灵石评说进课堂”以及各类展示宣传活动,让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让大家亲身参与体验,让非遗文化看得见、摸得着,真正“活”起来。

“保护非遗文化就是留住中华文明的根脉,传承发展非遗技艺,让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光彩。”灵石县文旅局副局长闫蓉表示,他们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宣传、交流、展演和培训等活动,开展灵石本土非遗资源的研究整理、书籍出版,并搭建对外交流、推广、传播的平台,切实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编辑:晋中频道]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