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在村居环境改善方面,村里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开展‘六乱整治’‘五域治理’,投入了不少财力、物力、人力,但在环境的整体改观上,老百姓还是不太满意。”
“偶尔还能听见些牢骚话:垃圾箱都堆下这么多了,还没人倒;俺们这窄巷巷,垃圾清理老是被落下。”……
今年年初,在灵石县翠峰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一次代表小组集中活动中,张家庄片的代表们围在桌前,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关于环境卫生整治的有关话题。作为活动组织者,翠峰镇人大主席张恺听完大家的发言后,建议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想办法解决。
讨论声再次响起,此起彼伏。
“关键,还是得改变村里人们的生活习惯。”
“在垃圾转运频次上,建议镇环卫队提高频次,尤其是城中村。”
“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村民们倒垃圾时都不注意,影响垃圾二次转运。”……
讨论了近半个小时,问题主要集中在垃圾如何分类、垃圾转运不及时、村级财力不足3个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联络站通过采取政策咨询、意见征求等方式,进一步梳理完善,形成《关于在五域综合治理中进一步优化村(社区)垃圾清理的建议》,并及时反馈给镇政府,并同步通过镇人大主席团进行督导办理。
镇政府收到建议后,责成分管领导先做调研分析,并结合2023年五域综合治理工作重点,选择两个村试点推行“垃圾不落地”工作,积极探索如何解决“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难题。
4月,北王中、玉成两个村按照“户清底、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清运模式,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试运行。通过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了“垃圾不出户、出户即清运”的“垃圾不落地”理念,有效推动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落地见效。
试运行过程中,该镇着力解决了“如何操作”的问题。各村自行确定垃圾清运时间表、清运路线图、分区包保责任,并全部向群众公开,在清运过程中,坚持“生活垃圾不落地,定时定点统一倒”“建筑垃圾不落地,随产随运不存放”,实行“户下收集—车辆清运—中转站转运”的闭环管理模式。在“机制运行”问题上,明确网格员、保洁员、清运员、村“两委”主干在垃圾清运工作中的职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和问责追究制,将工作成效与绩效工资挂钩,倒逼主动工作。在“基础保障”问题上,以“镇补贴+村自筹”的方式,统筹镇村资金,保障保洁员、清运员的工资和垃圾清运车的购买费用,确保垃圾有人扫、有人运、有人管。同时,通过循环播放政策口号、推送信息、悬挂条幅、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村民知晓率,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5月初,翠峰镇在35个村(社区)全域推行“垃圾不落地”专项攻坚行动,通过“实地观摩+现场推进”方式,展示成效,介绍做法,激发各村(社区)的动力和活力。
如今的翠峰镇,房前屋后、边坡沟底、道路街巷干净清爽、绿意盎然。“垃圾不落地”已逐渐成为村民们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进站履职的人大代表表示,“一次讨论、一份建议”,给大家的生活环境带来如此大的改变,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联络站真正发挥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意窗”“连心桥”作用。(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