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特产是三五好友一起寻找的儿时感觉,是走亲访友的伴手礼品,也是行李箱里家的味道。在榆社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礼赞丰收中国”2024年农民丰收节上,新郁葡萄、玉露香梨、羊奶、黄粉虫、甲鱼、蜜薯、彩椒……特色农产品汇聚一堂,琳琅满目。大家共品丰收硕果,分享喜悦心情。
近年来,榆社县坚持把做好“土特产”文章,作为立足自身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实践,持续在用好乡土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断探索产业融合、形式多样、特色突出、持续增收的发展之路。
在“土”字上下功夫 土色土香土味道
每年七八月份,河峪乡鱼头村400余亩冬黄杏进入采摘季,满树金黄,香气芬芳,年产量已超百万斤。多年来,鱼头村不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讲授种植知识,持续引导农户科学管护,破解冬黄杏成熟窗口期短、存放难、运输难等困难,味美色艳、质好肉厚的冬黄杏一经上市便成了市场香饽饽。
秋风送爽之时,河峪乡前庄村农业示范园内,700亩梨园硕果飘香,圆润饱满的酥梨挂满枝头,金黄灿灿。依靠独特的土质、充足的光照和昼夜温差大等自然优势,这里出产的酥梨皮薄、汁多、脆甜。经过多年发展,“前庄酥梨”年产达200余万斤,产值500余万元,有效带动前庄村113户农户,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
“土”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榆社县立足各乡镇、各村实际情况,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支持、示范带动,涌现出一批像前庄酥梨、河峪小米、 “稠儿黄”等区域特色农产品,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在“特”字上谋实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榆社县云竹湖水量充沛,湖道纵横,水草茂盛,鱼虾繁生,是华北地区为数不多的高山湖泊,山西省最大的生态甲鱼养殖基地,榆社县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便坐落于此。
近年来,云簇镇依托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代养”模式,不断探索推广庭院养殖,打造“云簇湖”熟食甲鱼品牌。同时,全力推进生态甲鱼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甲鱼养殖规模从2022年的3万只,到去年的10万只,再到今年的30万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销售额达700余万元,带动就业人员50余名,年增收4万余元,成为老百姓真正的致富之路。肉质醇厚、品味鲜美的“云簇湖”熟食甲鱼产品也于2022年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预制菜宣展名录。
2022年以来,榆社县立足县域实际,充分发挥交通、农牧、渔业等区位、产业优势,全力实施设施蔬菜、能繁母牛、生态甲鱼“三个倍增计划”,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带动农民群众致富增收。三年来,“三个倍增计划”纵深发展,新增肉牛2万头,设施蔬菜亩均增收2400元,生态甲鱼规模达到30万只,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户,认证“圳品”3个,河峪小米、北寨陈醋入选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名录,为乡村振兴增添“特”色动力。
在“产”字上做文章 “链”式发展走出富民新路
黄芩、知母、甜甘草一直被誉为“榆社三宝”;“榆社阿胶”作为我省传统名产,其熬制技艺更是入选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天生制药有限公司拥有132个国药准字品种,保和丸、六味地黄丸、风热感冒颗粒、大蜜丸等中成药享誉业内;山西广生胶囊有限公司生产羟丙甲纤维素胶囊、普鲁兰多糖胶囊等规格型号达14种,是业内品类规格最全的企业之一……
2023年,榆社医药包材产业被晋中市评为医药包材专业镇,产业内企业产值近20亿元。目前,榆社县共发展知母、黄芩、柴胡、党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近2万亩,种植面积稳步提升。全县医药包材产业关联企业40户,其中规上企业6户,带动就业人口近1.6万人,基本形成以医药原料和现代中药为主体,以药用包材、医药销售物流为配套的产业体系。
榆社县立足医药资源禀赋,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使产业集聚、产能提升、产品提质,不断破解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不高等困境,化“土特产”优势为“产”业新优势,不断谱写“产”字新文章,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势蓄能。
榆社县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聚力让“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同时,也跳出“土特产”范围,深入挖掘云竹湖、古建、化石等特色资源与文化,将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推动“金字招牌”向“三产融合”发展。如今,一个个“土特产”为更多群众推开“致富门”,一幅幅“好丰景”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王迎波 程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