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立足“六个聚焦”着力深化社会治理模式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县市动态>
介休市立足“六个聚焦”着力深化社会治理模式
2025-04-11 09:55:00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介休市综治中心受理处置群众各类诉求

近年来,介休市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智慧城市平台整合资源,深化“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模式,推动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为平安法治介休筑牢根基。

聚焦阵地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

以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场所、标识、职责、标牌、特色服务、关爱成效“六到位”工作阵地。高标准推进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包含1个县级、14个乡镇(街道)二级、213个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一级综治中心占地1100平方米,44名坐席员,下设五室四股二厅,20名工作人员处理诉求,营造全民参与的综治格局;二级综治中心完成“一厅四室”建设标准,实现机构、场所、人员、制度、流程全面到位;三级综治中心依托党群与网格工作站解决阵地问题。建立融合通信呼叫系统,实现线上远程指挥调度。投入200万元,启动综治视联网整体覆盖建设项目,完成228个点位覆盖,打通视频实时调度,实现网格员定位与可视化指挥,实时掌握基层动态,远程调度事件,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与应急协同调度水平。

聚焦矛盾纠纷 确保多元化解

上线“介休网格通App”的矛盾化解功能模块。关联各级调解员并公布联系方式,建立专职调解员专家库,群众可自主选择调解员进行线上咨询、化解矛盾,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实现在云端化解纠纷。充分释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的整体效能。网格员充分发挥“听诊器”作用,敏锐捕捉社会动态,常态化推广“有事找网格员”理念,组建覆盖市、乡、村三级的解纷小组,实现面对矛盾纠纷化解任务“随叫随到”。创新实施“网格+检察未保”9种情形未诉先办,形成预防为先、协调联动、功能互补、高效便捷的调处化解机制。整合基层力量,搭建实战解纷平台。统筹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公益调解组织进驻综治中心,通过构建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力量,形成依法、用法、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去年,介休市综治信息一体化联动实战平台,共处置各类基层治理问题线索和群众诉求10.5万余件,办结率达97%,满意度达95%以上。

聚焦风险防控 创新智治赋能

借助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辅助服务,创建综治信息一体化联动实战平台,运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赋能规范化建设。精准把控治安数据。对人、车、房、网格等数据库进行数字化管理并线上存储,基于GIS地图展示查询,搭建集成式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全汇聚,为治安风险防控提供共享精准数据。试点安防风险管控。在市城区选择4个典型老旧小区作为治安防控试点,以四小服务功能为切入点,契合网格工作与居民生活需求,探索风险防控专业化、信息化、便民化新模式。智能预警风险隐患。利用人工智能、智能图像识别抓拍,对高空抛物、消防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进行在线监测、自动预警,化身24小时“巡查员”“预报员”,增强风险预警防范水平。立体防控治安风险。整合共享资源,将900余路公安视频监控接入民生综治实战平台,实现重点区域全域高频实时监控,落实“三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实现“天网、人网”相结合,为智慧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精细管理 严把准入关口

以基层治理“一张网”为基础,实行“多格合一、一网统筹”。整合党建、环保等多领域网格,优化八大类村级社会化管理人员配置,推动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网格党组织负责人“多员合一、一员多能”,最大程度统筹基层服务管理资源。厘清准入事项,充分发挥“八大员”职能作用。建立网格事项准入退出机制,按程序将党建、治安、应急等21项社会治理事项纳入网格,制定网格事项清单,明确网格职责与管理服务边界,引导网格员发挥“八大员”作用,做到“四清”,即基本信息清、工作落实清、存在问题清、服务事项清,确保问题隐患在一线发现、工作任务在一线落实、群众诉求在一线解决。

聚焦制度建设 强化监督问效

建立选任培训考核制度,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围绕网格队伍的选任管理、业务培训、考核奖惩,出台《介休市网格员管理细则》等制度。采用“请进来教、实践中练”的方式,对网格员开展多维度、深层次培训,同时完善绩效考核奖惩办法,树立干事激励导向。强化监督问效,高效回应群众关切。在综治信息一体化联动实战平台运行中,严格落实监督问效“四个一”机制,即“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讲评、一年一考核”,畅通群众诉求闭环流程,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优化流程 提升治理质效

强化“六步闭环”流程运行。严格遵循“排查上报—分流指派—职能处置—办结反馈—核查结案—打分考核”的“六步闭环”工作流程,确保各类事件处理全流程专人专责,形成完整工作闭环,以最短流程、最少环节、最快速度解决群众诉求。强化“13710”时限处置。要求一般性问题当日反映、当日办理并反馈,最多3天内解决完毕;复杂问题当日上报,7天内落实;重大疑难问题1个月内解决,无法解决的列为重点督办件,管理主体需提供解决时间节点与方案。所有事项跟踪到底,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强化协调联动机制。以《介休市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实施方案》和《介休市“有问必有答”抓落实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为指引,健全问题收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分析研判等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基层问题线索受理、派单、处置、反馈全流程标准化、高效化。(任海花 杜勇 梁俊  摄影 梁毓娜)

[编辑:李炳仪]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