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区隔离点里的爱心故事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县市动态>
榆次区隔离点里的爱心故事
2022-04-27 10:44:41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市纪委领导来隔离点督查工作并予以好评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通讯员 张健)接到紧急征召的命令前,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刚刚从繁忙的领导岗位卸任的正科级女干部,已转入下乡帮扶的二线工作;正在昔阳、灵石医院的临床一线忙碌的医生护士,大部分为“90”后,从未有过管理隔离人员的经历;心脏安装有两个支架、长期服药,过几个月就到龄退休的老民警;衣着光鲜的星级酒店高级管理人员,平时只在写字间里出入;疾控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验室里从事着自己喜爱的专业。

入驻全区隔离人员最多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成为照顾百余名隔离群众的专班人员后,他们迅速转型,进入“新角色”:正科级女干部重新挑起重任,成为全面协调、管理的“大管家”;医护人员在本身的核酸采样、健康检测之外,兼职了酒店服务员、保洁员、送餐员、搬运工、心理疏导员、信息汇总员等多种职业;老民警除了24小时都需在线的安保重任外,还是随时听候调遣的“机动人员”,哪里需要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酒店高管则“撸起袖子”,成了随叫随到的“万能修理工”,门禁故障、灯具不亮、马桶堵漏、线路不畅,他总会第一时间出现,“手到病除”;疾控中心的技术人员肩背手提着沉重的消杀设备,在房间、物品、垃圾中穿梭,每天执行着海量的消杀任务……这个集体共有21个人,负责全区人数最多的医学隔离点,每个人都在超负荷工作,接收隔离人员、登记信息、入住房间、健康监测、送餐、运送垃圾、心理疏导、隔离解除后安排接收事宜……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最繁忙时每天不足3小时,吃饭时间更是没有准点。然而,没有一个人发出一声怨言,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是这里的“主旋律”。为了确保隔离人员安全、健康,为了织就疫情防控最严密的安全屏障,他们始终在尽着最大的努力!他们的故事朴实无华,却处处散发出感人的馨香……

您太辛苦了,我想给您买点水果表达心意!

手捧荣誉证书的介休、灵石医护人员同赵秀莉合影留念

“大姐,太感谢您了,现在酒店的饭菜不仅量足、花样多,而且味道也好,饭菜稍微凉了些,护士们还给拿微波炉加热,照顾这么多人太难为你们了,您也要注意身体,我想给您买点水果表达心意,可以吗?”隔离点的协调负责人、区委政法委一级主任科员赵秀莉的手机微信里,保留着一名隔离人员执意要给她买水果的留言。她婉拒了这名隔离人员的心意,但心里暖意融融,“有这份理解,我们再苦再累也值了!”

赵秀莉被大家称为“大管家”,曾担任榆次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的她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建章立制、健全表册、宣教先行,一切都做得有条不紊。第一批隔离人员刚刚入驻时,正长身体的半大小子反映饭菜量不是很足,胃口不好的老年人希望饭菜再热一些,一名带着幼儿一同入住的年轻父亲也对送餐及其他服务提出了要求,赵秀莉把隔离群众的诉求及时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也与酒店方面进行了积极沟通。隔离医学观察点总负责人、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孙健听取了赵秀莉的汇报后,迅速安排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送来了一台微波炉。酒店方面也在饭菜的份量和品种上进一步加强,还安置了加热的微波炉。“民以食为天”,群众的不同诉求特别是用餐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焦躁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

患儿退烧了,大家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这几天让你们费心了,如果没有你们多方协调、及时联系医生,孩子不可能这么快恢复,太感谢了!”这是隔离点一位一岁零七个月的患儿的妈妈对医护人员、来自昔阳县人民医院护士长吴晓阳发自内心的感谢。来到隔离点的第三天,幼儿突然高烧38.3度,吴晓阳指导年轻的妈妈采取了物理降温等措施后,孩子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善。按照规定,隔离人员不能离开,但这里又没有专业的儿科医生,怎么办?孩子的病情不能耽搁,赵秀莉当机立断请示相关领导、协调卫健等各部门,很快区医院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身着防护服,来隔离点给患儿诊治,并且带来了患儿急需的药品。经过治疗,患儿的病情趋于稳定。就在大家刚刚松了口气时,当晚患儿体温又开始升高,孩子妈妈非常着急。吴晓阳一边安抚这位母亲的情绪,一边同之前的儿科医生取得联系,对患儿进行视频问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隔离点里经验丰富的儿科护士为患儿采了血样送到区医院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医生又调整了治疗方案,由儿科护士具体执行。治疗后患儿的病情明显好转,几天后,彻底恢复了健康。隔着手机屏幕,看着宝宝欢蹦乱跳的模样,赵秀莉、吴晓阳和几位护士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连日来的操心劳神、牵肠挂肚终于一扫而空。那几天,有一位刚刚做了鼻部手术的隔离人员需要及时更换纱布,在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孙健安排下,耳鼻喉科的医生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上门服务,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为了保障群众在隔离点期间的身体健康,隔离专班的医护人员对所有隔离人员都进行了健康调查,对老幼孕以及有基础病的人员给予重点关照。细心的护士们还给这些人群的房间张贴了醒目的红色标识,标明需要照顾的具体事项,比如胃口不好、年龄偏大的需要优先送餐,血压血糖高的需要及时监测、提醒用药,这些细致入微的悉心照料让隔离人员倍感温暖。

吴晓阳说,只要群众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度过隔离期,大家付出多少辛劳也值得!

所有人的工作时间都是24小时,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

隔离点的公安民警在查看监控视频

在隔离点,所有人的工作时间都是24小时。虽然医护人员实行值班制,但隔离点工作的特殊性使“班外”的人员也常常需要加入战斗。在隔离点,接收隔离人员入住往往在深夜时分,因此专班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和衣而卧的习惯,如果入住人员数量较多,等忙完交接、登记等一系列工作,几乎就已经天亮,核酸检测、送餐、收取垃圾、消杀物品等大量繁琐的工作又将开始。刚刚接收第一批隔离群众的时候,每天2-3小时的睡眠,顾不上吃饭成为了专班工作人员的常态,大家以超强的战斗力度过了最为紧张繁忙的时刻。

张慧明是一名有着40年警龄的老公安,多年忙碌的刑侦一线工作让他患上了腰椎间盘、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接到隔离点安保的重任后,他二话没说就上了岗。隔离点安全保卫工作责任重大、事无巨细,接收人员、检查物品、排查隐患、周边巡视、视频监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细致。除了本职工作,他还是这里的“机动人员”,运送衣物药品、转运垃圾、送餐、疏导隔离人员情绪等等,只要是力所能及,他都抢着干。他看到“90”后的医护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核酸检测、送餐、运垃圾,在隔离群众离开后还要整理房间卫生,忙得团团转,在值完一个班次后常常汗流浃背,连发梢都在滴答汗水,他心疼不已:“这些护士娃娃们在家里大部分都还是父母宠着的孩子,可大家为了支援咱们榆次的疫情防控工作,付出这么多辛劳,我能多帮他们分担一些是理所应当的!”修文派出所的民警魏金泉、使赵派出所的民警霍俊峰都是张慧明的得力搭档,他们同心协力,为隔离点的安全保障筑起牢固防线,同时也是哪里需要就冲向哪里的“机动人员”,不辞辛苦地为隔离点的群众提供各种细碎微小的服务,从没有过哪怕一丝厌烦的情绪。

酒店的彭永明经理高大帅气,平日里总是西装革履,本是负责营销工作的管理人员。但是在酒店成为了隔离观察点之后,他的身份就成为了随叫随到的“修理工”。水暖电气,哪一个地方出了毛病,他都第一时间赶到,不怕脏累投入维修工作,而且“手到病除”,被誉为“万能修理工”。此外,他还在餐饮方面与酒店同事想方设法,在饭菜的花样品种方面竭尽全力满足群众需求。尽最大努力做到饭菜份量足品种全,主食、炒菜10余天都不重样,剔尖、揪片、烙饼、羊肉片汤、过油肉等应有尽有,还有女孩子们爱吃的麻辣烫,隔离群众都反映伙食很好。

负责消杀工作的刘建军担负着全面消杀的重任,隔离人员离开后每一个房间角角落落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杀,时间至少半个小时。此外,隔离群众接受的物品、生活垃圾等等都需要消杀。每一天刘建军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肩背手提着沉重的消杀设备,在房间、物品、垃圾中穿梭,每天执行着海量的消杀任务,汗水早已浸湿衣裤,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从未有任何懈怠……

近日,这个团队守护了13天的医学隔离点正式解封了,昔阳、灵石的15名医护人员终于可以放心地回家了,同时带回家的还有榆次区为感谢他们真情援助、无私奉献而颁发的抗击疫情荣誉证书。但让赵秀莉难过的是张慧明这个老公安因为过度劳累,住进了医院的ICU病房。赵秀莉说,最让她欣慰的是隔离群众对专班人员的理解和感谢。她给我发来了隔离点一位小朋友和她妈妈一起创作的美术作品: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背景之下,一位“大白”牵着小朋友的手,两人伸出胳膊头部靠拢,做出一个“爱心”的动作。画作左上角是小朋友稚嫩的字体“因为有你,我更爱这个世界——向敬爱的大白们道一声感谢!”

[编辑:炳仪]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