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县寒王乡里长村全景
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业品牌越叫越响,巩固衔接成效凸显,乡村建设提档升级……过去一年,晋中市全面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特”“优”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大任务,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共管、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激昂旋律。
保安全 扬优势 产业基础更夯实
保障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2023年,晋中市进一步扛牢稳产保供重大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一手抓扩面积提单产增产量,一手抓防灾抗灾减损失,层层守好种好“责任田”,成立“保护耕地守护田园”党建联盟,守牢527.48万亩耕地、442.33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3.69万亩,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0.5%,继续领跑全省。全市粮食收获面积达400.3万亩,粮食总产达17.6亿公斤、单产达439.7公斤, 分别增长1.8%、4.1%、2.3%,粮食单产全省最高。
在稳住压舱石的同时,晋中市立足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聚焦“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
以有机旱作强基,新建3 个有机旱作科研示范基地、4万亩有机旱作生产基地、1.2万亩玉米制种基地,累计推广10万亩玉米深松密植丰产技术和3 万余亩玉米“品字型”通透式种植模式,寿阳县“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模式”入选全国农技中心“第二批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全省玉米高产示范现场测产每亩实收1270公斤,连续两年创全省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推动“特”“优”农业成势,创建平遥牛肉省级特色专业镇和 5个市级农业特色专业镇,全市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6家、101家、124家;
培育农业品牌铸魂,已累计认证绿色食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品牌236个,在北京新发地成功举办“特优晋中”农产品推介会,推动晋中市八大类51家企业400余种“特”“优”农产品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北京新发地成为晋中“特”“优”农产品进军全国的“桥头堡”。
科技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加持,直接带来的是经济效益:玉米种植亩均增产20%以上,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2023年,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完成255亿元,增速为22.3%;北京新发地“特优晋中”农产品推介会现场签约3783万元。
守底线 促改革 幸福成果更丰硕
千方百计改善脱贫群众生活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答题。晋中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开展问题整改“大比武”,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
在“防”字上下功夫。 持续织密织细责任、监测、预警、认定、帮扶、消除“六张网”, 全市新识别监测对象1664户3757人,监测对象总规模达 8749户17882人,已消除风险户5815户11713人。
在“补”字上出实招。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落实“一县一案”控辍保学任务,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群实现医保参保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363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30处。
在“帮”字上做文章。中央和省级衔接补助资金 60%以上投入产业发展,村级光伏电站实现收益8263 万元,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5.31亿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380元。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稳定在9.8 万人以上。“榆社古建工匠”入选“2023年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成为全省唯一。
在“增”字上见实效。坚持“四个不摘”“一个不变”,落实市级衔接补助资金3.32亿元,完成12方面1324 条问题整改。发挥产业、就业、金融、以工代赈、帮扶车间等政策举措综合效应,健全完善脱贫人口增收长效机制。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1万元,同比增长16%。
改革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晋中市加快推动改革试点和关键领域攻坚突破,出台了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十统一”系列制度,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具体化、程序规范化、合同标准化、监督严格化、治理现代化“五化”目标,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35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8.56亿元,312 个行政村收入突破百万元。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分别创建省级农业生产托管优质服务主体2个、市级农业生产托管优质服务主体9个, 全市农业生产托管总面积达301.04万亩,将手中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强建设 重治理 人居环境更亮丽
“大姐,您有65分,可以兑换电热水壶。”1月2日,记者走进平遥县东泉镇水磨头村的“道德超市”,里面热闹非凡。
“我积极参与了村里的移风易俗活动,日常搞好家庭卫生、孝敬老人就能获得积分,可以到‘道德超市’兑换日用品。”刚兑换完东西的村民张丽高兴地说。
自从有了“道德超市”,水磨头村将文明行为进行量化,村民爱护环境、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的热情更高了,向上、向善、向好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村民的行为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晋中市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创建市级以上文明乡镇72个、文明村263个,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人家”创评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聚焦“三治”融合,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广“孝善养老”“文明红黑榜”“爱心积分兑换”等经验做法,建成县、 乡、村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1528个,成立农村网格3981个,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全市2个乡镇36个村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镇,6个村成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平遥县横坡村、昔阳县大寨村、祁县修善村入选中国农村杂志社2023“和美乡村百佳范例”宣传推介名单,左权县泽城村、和顺县井玉沟村、祁县修善村入选全国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和谐文明是广大村民的心之向往,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
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一体推进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新改造农村户厕1.9万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41%。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自然村覆盖比例达97%以上, 新完成5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1%。新建“四好农村路”374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285.4公里,97个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加快推进,9个乡村e镇全面建成,和美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特”“优”农业让乡村经济“红”起来,“千万工程”让乡村环境美起来,文明善治让乡村生活“热”起来……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晋中朝气蓬勃、风景正好。(晋中日报 记者杨星宇 摄影张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