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为笔,书写依法履职的真挚情怀;初心着墨,交出团结奋斗的时代答卷。
回首过去一年,从礼敬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初心笃定,到服务发展大局的主动担当,从保障改善民生的精准破题,到代表履职的履职尽责,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市委“156”战略举措,聚焦发展之策、改革之举、群众之盼,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履行各项职责,以更加坚实的履职实践,护航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全年共制定地方性法规3件、修订1件,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8件,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7个,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和代表集中视察21次,作出决定决议10项,办理代表议案3件,督办代表建议333件……
从一件件满载民意的地方性法规,到一次次依法有效的硬核监督,再到一步步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意愿的生动实践,市人大常委会守初心、担使命,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新的变化不断发生、新的气象不断呈现、新的故事不断续写。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举旗铸魂把准“定盘星”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市人大常委会强化政治引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市人大常委会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等制度,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常态化学习,全年组织常委会两级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余次,机关干部集中学习31次,不断夯实依法履职的思想政治基础。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围绕“百乡千村”治理、市校协同创新发展等市委关注的重点工作,通过执法检查、专题调研、集中视察等方式推动落实,做到市委有号召、人大见行动。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会议活动等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汇报,为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确保省委、市委的人事意图圆满实现。
深入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制定出台工作方案,积极拓展学习形式,组织专题学习5次,举办机关读书班4期,全力做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阐释,机关干部的纪律观念、规矩意识持续增强。
地方立法行稳致远 良法善治按下“快进键”
改革向前一步,法治就要跟进一步。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小切口、有特色、可操作”立法工作原则,更加注重提升立法质量,更好发挥地方立法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作用,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支撑。
今年1月1日起,晋中市第一部针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的地方性法规——《晋中市左权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为传承红色基因、加强保护利用提供了更加细化有效的制度支撑。
聚焦群众关心和改革发展急需,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提升地方立法质量,制定《晋中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为强化水源地保护提供了可操作的法规依据;通过《晋中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约束、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站点融合”,依托代表联络站,在全市建成1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指导各县(区、市)人大设立43家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并同步强化联系点建、管、用的制度保障。充分发挥“站点”叠加效应,将联络站活动与联系点征求法规意见相结合,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立法实践中可触可及。
在完善制度机制上持续发力,修订《晋中市地方立法条例》,地方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权限和程序更加健全。修订《晋中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则》,备案审查范围进一步扩大,审查工作流程更加清晰、完善。
监督工作掷地有声 服务大局展现新担当
监督,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发展所需、人民所盼,开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发挥人大作用、展现人大作为。
持续强化经济领域监督。持续加强预决算审查监督,听取审议计划、预决算等报告并作出决议。强化政府债务管理监督,首次听取审议政府债务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开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题调研,注重审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
推动全市重点工作落实。首次以分阶段、压茬式、全过程的方式,开展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上下联动调研,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连续第4年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监督,保障晋中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围绕打好“城市牌”“大学牌”,调研太晋一体化发展建设和市校协同创新发展情况,助推“六个一体化”加速推进、城校融合全面引深。
助力增进民生福祉。开展城镇居民饮用水安全管理情况专题调研,促进饮用水安全管理更加严格规范;调研全市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情况,推动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开展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更好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听取审议全市防洪减灾工作情况报告,筑牢守好防洪减灾安全防线。
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开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执法检查,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用药安全”得到更好保障。连续第16年开展环保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为全市固废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查缺补漏。制定《晋中市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报告办法》,实现法规制定、实施、监督全链条闭环管理。
推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调研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二审案件审判情况,推动规范审判程序、提升审判效率、补齐短板弱项。调研全市检察机关轻罪案件办理情况,推动检察机关完善制度机制,规范办理程序,提升轻罪办理质效。
代表工作出新出彩 履职为民奏响“最强音”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完善制度机制、建好履职平台、丰富代表活动、优化服务保障,更好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代表工作取得新成效、呈现新气象。
健全制度机制,密切“两个联系”。建立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制度、常委会会议议题征集代表意见工作机制、集中走访联系市人大代表工作机制,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实效不断增强。首次组织市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营造了“愿履职、会履职、善履职”的浓厚氛围。
创新平台载体,激发履职动能。搭建代表闭会期间活动平台,在各县(区、市)成立11个市人大代表区域联络中心,与代表联络站、立法联系点共建共享。强化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建设,服务代表功能更加完善、便捷。全年依托代表联络站和履职服务平台,开展学习、宣讲、调研等活动890次,上传代表履职信息676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781件,解决问题3270件,履职阵地“民意窗”“连心桥”的作用更加凸显,代表活动更加丰富、活跃、有效。
抓好建议督办,民意开花结果。市人大常委会严把建议提出关、审查关、督办关,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得到新提升。抓好跟踪落实,对11件重点建议进行满意度测评,对承办单位办理情况进行评分通报,建议办理实效明显提升。强化数智支撑,依托履职平台开通建议“线上提交、线上审查、线上交办、线上沟通、线上答复、线上评价”6项功能,实现建议办理全程监督。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交的324件代表建议和闭会期间提交的9件直通车建议,已全部答复或办理完毕,代表总体满意。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提升效能焕发“新活力”
打铁需得自身硬。市人大常委会把准“四个机关”定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履职能力,推动提升机关工作整体效能。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持续增强常委会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护人大机关意识形态主阵地。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推进机关“衙门习气”专项治理,开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出台进一步规范赴基层视察调研等公务活动的工作措施,切实为基层减负。
设立预算工作委员会,及时调整机关议事协调机构,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选好、用好人大干部,切实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使命如炬,奋进新征程;初心如磐,扬帆再出发。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扣市委“156”战略举措和持续优化“五张牌”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的五篇大文章,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为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晋中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晋中日报 记者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