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建设生态宜居城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 > 时政新闻
晋中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建设生态宜居城
2020-06-05 18:49:35    来源:晋中日报

抬头远望是湛蓝的天空,环顾四周是如茵的绿意……初夏的晋中,诗意葳蕤,山水相伴,城景相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市民的民生福祉。2019年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生动的晋中实践交出了又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三大国考断面之一的郝村断面,在连续3年不达标的严峻形势下,2019年首次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汾河水生态治理取得重大突破。

2019年,市城区空气综合指数同比好转5.4%,好转率全省第一,汾渭平原排名第一,收获的蓝天数量越来越多。

全市绿地面积达6950.8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01平方米,绿量充足的园林城市让市民乐享生态成果。持续改善的环境质量,正书写着晋中生态建设的新篇章。

牢记嘱托 让碧水清流泽润晋中

水旺则城兴。古往今来,城市文明的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特别要求,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晋中位于汾河中段,有祁县、平遥、介休、灵石4个县(市)分布在河岸两侧,流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二分之一,流域覆盖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曾几何时,工业废水、城镇农村生活污水等,一度成为影响汾河的心腹之痛。三个国考断面中,有两个长期达不到考核要求。

抓好汾河流域治理,事关全市乃至全省水生态环境大局。2017年以来,我市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水生态治理。

为了让水质好起来,我市采取了一系列铁的手腕、铁的措施。针对河道内乱排乱放问题,制订了《晋中市汾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对全市789个入河排污口开展全面排查,对非法排污口进行全面封堵,对沿汾支流上游的19个污水处理厂和34个废水外排企业进行提标改造,实现全部达标排放。

针对部分流域断面不达标问题,实行“包断面到人”“一断面一方案”,强化工作调度,进一步完善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

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全面清查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对查出的问题建立清单、台账管理、整改销号。

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进一步深化河长制改革的工作方案》,探索构建“河长+河长助理+巡河员”新模式,进一步完善运行体制和监督机制。

制定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高耗水项目严格限制。

建立流域水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实行水污染防治日调度、周研判、月通报制度,及时预警,快速反应,保障断面水质。

为了让水量丰起来,我市开展了“保清流”专项行动,制订出台《保障河道生态清流工作方案》,通过上游相关水库调度、下游取水控制等措施,确保汾河流域水清长流,截至4月底,累计向下游进行生态补水230万立方米,有效促进沿途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为了让风光美起来,目前我市正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汾河廊带生态旅游通道项目,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努力将汾河廊带生态旅游通道建成生态廊带、景观廊带、休憩廊带和文化廊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全面恢复水功能、打通水循环,才能为晋中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态屏障。近年来,我市对水生态的修复有目共睹。

城市之南,依托汾河一级支流潇河,梯次推进147公里潇河治理,将治河、治景、兴业并举,做优水、绿、产、城多篇文章,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文创产业基地、北方最富特色的亲水家园、山西最便利的旅游栖居地、综改示范区最优质的产业新区。目前,经过四期治理修复,林在景中“绘”、车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百里生态绿廊已具雏形。

城市之北,龙城街区域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充分利用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西连太原晋阳湖、东至晋中凤栖湖的生态本底,修复河口河、泉子河、黑河、涧河、白龙河五条水系形成“五水出山”的自然生态系统,给广大市民创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环境,让“身居闹市而有山水之致,不出城郭尽享现代生活”的美好愿景指日可期。

靶向治理 让蓝天越来越多

蓝天频现,是近来许多市民的切身体会,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2019年,市城区空气综合指数同比好转5.4%,好转率居全省第一,六项污染物好转率四项位列全省前三。截至今年5月31日,我市空气综合指数为5.32,同比下降17.3%;SO2同比下降33.3%;NO2同比下降21.7%;PM2.5同比下降15.5%,二级以上天数为111天,优良率为73.0%,同比增加10.8个百分点。

蓝天无言,背后的成绩来之不易。

2019年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约束,继续狠下决心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和用地四大结构调整,“减煤、转型、治企、控车、降尘”五管齐下,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深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焦化产能130万吨,治理无组织排放企业77家,完成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和废气深度治理171台,完成8家煤化工企业、67家工业涂装企业VOCs治理,推动工业企业达标整治。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有效推进清洁取暖,全市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52674户,合计2000.04万平方米,累计供应24万吨洁净煤;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31台,完成建成区内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11台。

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量,提升铁路货运比例,有效净化道路交通环境。2019年全市完成铁路货运量7747万吨,淘汰柴油货车2200辆;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路检路查车辆1286辆,并实现对全市辖区加油站(点)、成品油批发库抽检覆盖率达100%。

优化调整用地结构,推进面源污染治理。与交警、城管等部门联网,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联勤联动机制、渣土车管理倒查机制,市城区可机械化清扫率达95.3%。

特别是,市政府将秋冬季污染防治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精准制订秋冬季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围绕榆次区、太谷区、祁县、平遥县、介休市、灵石县和寿阳县等重点区域,加强分析研判,全力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做到了预警及时、管控到位。

科学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全省首家聘请第三方对全市涉气工业企业实施差异化现场评估,2019年全市共有2848家涉气工业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做到“一厂一策”, 精准实施差异化应急管理。

建立SO2、PM2.5预警管控机制,形成“及时预警、随时响应、迅速解决”的工作模式,有效减轻SO2、PM2.5污染。

优异蓝天成绩单的背后,是晋中环保人的负重前行,只有他们知道,成绩单背后浸透着多少奔波与汗水。正如环保人常说的,我们需要“天帮忙”,但更需要“人努力”,只有这样,在面对雾霾和污染侵袭时,才有底气与之抗衡。

久久为功 构筑绿色屏障

绿色生态,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我市始终牢固树立绿色民生观,以“一半森林一半城”的建设理念,实施建设了一大批绿色民生工程,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幸福指数的支撑点。

近年来,我市将绿色发展贯穿到整个园林建设中,以公园、广场绿地为“面”,以城市道路为“线”,以街旁绿地、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为“点”, 强力实施绿色攻坚行动,形成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片”的城区绿化格局。截至2019年底,全市绿地面积达6950.8万平方米,绿地率35.91%,绿化覆盖率4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01平方米。

今年,我市将按照“绿化、彩化、财化”有机结合的要求,对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绿化标准,扎实推进市城区园林绿化精准提升,真正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加快打造绿量充足、多彩丰富、管护精细、特色鲜明的园林城市。

此外,今年我市造林绿化工作将按照“双百公里林果带、千里林业生态圈”谋篇布局,坚持“绿化、彩化、财化”一体推进,东山重点向生态脆弱、灭荒任务重的县倾斜,平川以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治理为重点,沿汾河干流两岸实施生态廊带建设,全年力争完成24万亩造林任务。

林木植被撑起了晋中的绿色屏障,而土地是绿色屏障的根基。2019年,我市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坚持“打基础、强管控、抓治理、破难题、防风险”五措并举,为推进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一年来,我市针对土壤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有序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推进工业固废堆场排查整治,强化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管控工作,并在全省率先推行重点监管企业土壤环境隐患排查与自行监测,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保护一方土地,守护绿色生态,初夏的晋中绿意正浓。2020年,我市将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在晋中大地描绘出山青、水秀、河畅、岸绿、景怡的美丽风光。(记者 白昌华 通讯员 程占涛)

[编辑:梁美萍]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http://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