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七型引领抓创建 城乡融合促共富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县市动态>
昔阳:七型引领抓创建 城乡融合促共富
2024-03-15 11:00:00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春雷乍动,万物生长,三晋大地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昔阳县以“七型引领、百村创建、业兴人和、城乡共富”为总体思路,锚定创建“千万工程”省级试点县目标,重点抓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三大工作,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提前谋划多点布局。一雷惊蛰始,微雨众卉新。在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百乡(村)示范、千村治理”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谋划汇报会后,昔阳县高点站位、闻令而动,立即召开县委农业农村工作会暨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会,既有专家学者授课,又有具体工作部署,县委主要领导更是率先垂范、带头打样,全面解读了昔阳乡村振兴总体谋划和思路。各乡镇、城区社区党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谈思路、亮做法、谋举措。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各级党委政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昔阳县制定了《乡村振兴规划》《千万工程方案》,开展人居环境全面整治,引深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抓好拆违治乱、“花园乡村”、“艺术乡村”三大行动,实施水、电、路、管、绿化等“十大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开展“我的村庄我建设”“最美昔阳”系列等“两大活动”,推进“育林、护山、治水、绿田”四大任务;提档升级“日间照料中心”“卫生室”“电商物流”“留守儿童之家”“共享邻里中心”等服务站点。乡镇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坚持一镇一特色,因地制宜规划产业、生态、文化建设,凸显乡镇特色,配套建设小微公园、文化中心、乡村集市、特色美食街等公共服务设施,吸引周边要素集聚,辐射带动村级发展。全县231个行政村按照“名村示范、工农互补、生态康养、古村盘活、景区联动、城郊融合、集聚提升”“七型”模式,分类打造、梯次推进。打造城乡融合、景区联动、生态康养、特色产业廊带、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廊带、传统村落特色文化六条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特色精品线路,引领农文旅融合示范先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助力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千万工程”坚持以业为基,激发了强大活力,形成了持久生命力。在一产方面,昔阳持续走好有机旱作特优路子,以13条沟域产业廊带为主战场,重点培育了肉牛、生猪、梅花鹿、菌菜、羊、兔、杂粮、干鲜果8大循环全产业链;深入实施“双百双千”战略,投资2.4亿元谋划实施百个农业项目,每年新增产值千万元以上;每年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100家以上,扶持1000户以上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保障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二产方面,全力构建“美丽花园”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通过“一区三园”建设,为周边群众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实现“以企带村”;扶持做大压饼产业园、东合丰牧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了村企联动。在三产方面,持续叫响“最美昔阳红”文旅品牌,重点推进红旗街、步行街、武家坪、皋落古街四大特色街区和大寨5A景区、崇家岭国际滑雪度假区、“二月河”文学艺术小镇、龙岩大峡谷等十大重点文旅项目,丰富乡村文旅四季产品,并结合文旅赋能大县城建设,依托红色文化、太行山水资源,串联沿线村庄田园,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旅游+赛事”“旅游+节庆”“旅游+康养”“旅游+民宿”等“旅游+”多元业态,推动一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昔阳县坚持党建引领、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不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通过建好“一堡垒五中心”,规范城乡网格党支部建设,构建乡、村、组、户四级联动治理机制,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积极性。搭建“大寨村晚”群众舞台,常态化开展群众文艺展演,通过交叉演、擂台赛、互相评,让群众唱主角,提高全民参与度,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美德银行”运行机制,推行“孝心+服务+实践”积分机制,村民通过参与乡村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活动,获取“幸福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农特产品等实物,用“小积分”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助推乡风文明。推广“幸福+码”志愿服务,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打造“理论我来讲”“美德我传承”“青年+”等服务品牌。打造“昔心解忧”矛调品牌,整合基层各种力量,充分利用矛盾调解室等各类载体,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事事有人管、管就能管好的目标。

“千万工程”的初心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为农民、靠农民。农民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建设主体。昔阳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县委“11365”总体思路,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防返贫底线,筑牢“责任、保障、系统、改革”四个支撑,进一步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全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张颖 李东芝)


[编辑:李炳仪]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