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华小学吴锦荣:春节的故事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专题>学生作文>
晋华小学吴锦荣:春节的故事
2019-03-14 21:08:11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盼望着,盼望着,年一天一天近了。“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一喝,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了,大街上车水马龙,商店里人头攒动,随处可闻到浓浓的年味。

    灯笼里的年味

    灯笼是中国乃至东方逢年过节不可或缺的节日元素。古代神话中说,姜子牙封神完毕,自己却没什么司职。大年时众神归位,姜子牙没地方可去,老百姓见他可怜,就在高杆之上点了一盏灯,让他在灯下蹲了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春节挂灯笼的习俗。

    往年家里的灯笼都是爸爸挂。过了年我就12岁了,即将从童年步入少年,心里不由得增添了几分担当,于是我主动请缨要挂灯笼。爸爸高兴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两盏灯笼,搬来梯子,我几步跨了上去,稳稳地把灯笼挂在了阳台的铁钩上。冬日的阳光照在红红的灯笼上,照得上的“福”字金光闪闪,屋里显得立刻亮堂起来。随后,我和爸爸到街上购物,看到街道两旁的树枝上、路灯上、大厦上都挂着大大小小的红灯笼,红灯笼下的每个行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气。我想,此时此刻,有多少游子归心似箭,正匆匆忙忙踏上回家的列车;有多少叔叔阿姨为了节日的万家团圆,正夜以继日地忙碌在春运第一线;又有多少边防战士,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正踏冰冒雪,坚守在祖国的边陲,他们那里的灯笼一定是通红通红的吧?

    春联里的年味

    春联起源于周朝,又称“春贴”“门对”“门联”等,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的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年三十吃过早饭,我和爸爸到集市上采购春联。菜园街两侧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春联,我与爸爸认真浏览、精挑细选,终于看中了一幅美轮美奂、寓意吉祥的春联。虽说这春联价格低廉、做工粗糙,但我却被它深深吸引住了。上联是:五福临门鸿运开。下联是:万事顺心如意来。横批:出入平安。这幅春联不仅道出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憧憬,更写出了新年带给人们的欢乐。望着这幅春联,我不由地对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文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正当我看得入迷时,爸爸对我说:“赶快回家贴春联吧,马上就要中午啦!”我迅速跑回家拿上工具,运用娴熟的手法贴上了春联。想着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春联象征着家庭的吉祥如意、和睦快乐。但之所以这项传统习俗能流传至今,是因为有一代一代的民族英雄坚守着华夏民族的灵魂,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当学习先辈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

    除夕夜的年味

    夜幕降临,我站在窗前朝街上望去。只见焕然一新的大街上华灯高照,大树也穿上了漂亮的衣裳,绽放出了年的光芒。远处的建筑物上霓虹闪烁、流光溢彩。我低头望向手腕上的表,呀,已经8点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期待着新一年的饕餮盛宴。妈妈端出了准备多时的年夜饭,一家人围聚在餐桌前,一边吃着饭,一边看着春晚,时不时露出开怀的大笑,其乐融融。今年的春晚别开生面,有戏曲,有歌舞,还有小品。不过最令我关注的是由沈腾出演的《占座位》,形象地写出了家长的依赖心理是在帮孩子倒忙,作为青少年,我们不能过度在意班级位置与在班里的地位,而是应该用陶行知先生的“每日四问”鞭策自己,比学习、比进步,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优秀少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我们应该不断拼搏、砥砺前行,在学习的道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9,我们都是追梦人。

[编辑:晋中频道]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