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晋中市农业农村工作新成就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今日头条>
喜看晋中市农业农村工作新成就
2020-10-09 09:00:52    来源:晋中日报

7年精准扶贫、4年集中攻坚,晋中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到0.055%。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去年晋中市又获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西农谷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一系列改革先机、政策红利。

15亿公斤左右的粮食总产、5亿多公斤的水果、35亿公斤的蔬菜,销路持续向好,我市成为省会太原和山西中部城市群农副产品主要供给地和农副产品加工集聚地。

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去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6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26亿元。

农民增收基础更加牢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20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增速连续9年高于GDP。

以“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为代表的农村改革活力彰显,晋中改革连续三年全省领先,一批重点改革事项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开创性进展,在全省形成了有效示范,在全国迈出了铿锵步伐。眼下,又到一年金秋时,晋中大地处处五谷飘香、果蔬丰盈,田野如画、丰收在望,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丽画卷正在千里沃野徐徐铺展开来。

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打造现代农业品牌

寿阳,典型的丘陵山区,坐拥百万亩耕地、百万亩林地,但沟壑纵横,十年九旱,是典型的雨养农业、旱作农业区。

怎样解决农民“靠天吃饭”难题?

寿阳县牢牢把握有机旱作功能农业的发展定位,以项目建设为引领,以供给侧改革为突破,不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水平上档升级,形成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强势转型的格局。连续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旱垣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县、全省优质杂粮基地县等“重量级”称号。

寿阳是晋中的缩影,晋中与全省一样,旱地居多,少雨缺水,节水发展是农业的必由之路。

“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山西少雨缺水,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2017年以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明的方向,我市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着力构建四大体系,推动有机旱作农业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品牌化塑造、标准化提升,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市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三年来,全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66.04万亩,打造了37个省、市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形成了有机旱作玉米、高粱、谷子等15种典型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全市共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15.6万亩,亩均粮食产量较过去增加100公斤,亩均化肥用量较过去减少2.2%。寿阳县墨西哥功能农业示范园通过实施“深松、密植、减肥、禁膜”模式,在2019年大旱之年,玉米亩产达到了1015公斤,被农业农村部专家评价为全国旱作玉米生产最高水平。

以山西农谷为牵引构建“三农”工作新高地

从2015年10月省委首次提出把太谷县建成山西农谷,到2018年5月省政府批准设立全省唯一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再到201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西农谷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今年是山西农谷“三年成势”交账之年,是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开局之年。我市用好国家农高区“金字招牌”、舞好山西农谷“示范龙头”,全力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大发展。

以建设“六大基地”开局。今年春天,晋中国家农高区科创基地、功能食品加工基地、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青农联创新创业基地、种苗花卉培育基地、山西农谷总部基地“六大基地”集中开工。随后,“六大基地”建设迈入“快车道”,撑起了晋中国家农高区的“四梁八柱”。

以培育“七品产业”出发。围绕主食糕品、肉制品、功能食品、中药药品、果品、饮品、酿品“七品产业”,重点抓好30个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了家家利、喜蓉主食糕品,泽榆肉制品,海玉功能食品,果树研究所系列果品,广誉远、晋药堂中医药品,南方黑芝麻糊饮品,美锦高端醋、怡园干红酿品等产业集群,聚起了晋中国家农高区“发展动能”。

以举办“论坛展销”牵引。成功举办了两届太谷论坛,创办了《太谷论坛》杂志,今年又将高标准举办2020·中国太谷论坛,推动太谷论坛成为集思想传播、实践交流、科研对接、产品展销、商业洽谈为一体的国际化、高端化论坛品牌。同时,全力搞好农产品展销活动,实现“月月有活动、月月有展销”,切实提升晋中国家农高区和山西农谷影响力,推动晋中国家农高区品牌“成势成型”。

以“谷城院融合”切入。整合山西农大和省农科院人才、科教、技术资源,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科创基地。对标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推动山西农大拆墙透绿、破围聚能、开放式办学,促进晋中国家农高区“活力迸发”。

以“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为动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平遥县东泉镇木瓜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内传统民居结构完整,遗存丰厚,古朴典雅。

“我们借‘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东风,把村民们闲置的宅基地打包整合后,整体租赁给开发商,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村民收入,到目前为止,开发商已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了工程量的85%。”木瓜村党支部书记侯安昌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乘势而上,加大‘一村一品’建设力度,把木瓜村的苹果产业做大做强,让村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按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我市启动实施了以农村“集体非承包耕地、‘四荒地’、林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及集体经营性资产”为重点的“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实现农村闲置低效的“五地一产”资源的全量化、集成化、项目化入市,从而架设起工商资本、科技和人才“上山下乡”的通道平台。

“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是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着眼巩固脱贫成果、破解“三农”工作难题、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国内经济循环的一项重大举措。改革启动以来,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不断积蓄和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截至8月底,全市已引进社会资本超过百亿元,引入企业1609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9万人,带动集体增收8.7亿元、农民增收7.9亿元。

以百里廊带为载体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是引领我市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抓手。

2019年,市委提出以通道为轴线、以产业为依托、以村庄为单元,实施乡村振兴“一片一带一圈”总体规划,推进全市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当年,全市高标准打造了20个精品示范村、30个重点治理村、10个万亩产业片区、5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长135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形成了党建引领型、产业支撑型、创新发展型、能人带动型、生态优先型、文化自信型6种模式。通过打造一批“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成”的样板,广大农村干部掌握了实施乡村振兴的要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更好推动乡村振兴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今年以来,按照《晋中市2020年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方案》总体部署,我市重点开展巩固提升寿阳、榆次、太谷段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平川乡村振兴示范带,实施东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示范圈三大建设,打造50个精品示范村、115个重点治理村,努力把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成为“五个振兴”的示范区、升级版和试验田。特别是左权百里画廊,努力做好文化旅游业态和农业产业发展相融合这篇文章,促进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景景相连、美美与共。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将继续不遗余力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稳固农业根基,夯实发展底气,在这片厚重古老的土地上奋力绘就新的历史画卷!(记者 张志丽)

[编辑:梁美萍]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j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