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李晓婷 张耀月)在和顺县李阳镇下石勒村的山间林地,护林员杜爱荣正扛着铁锨巡查,他时不时扒开挡在身前的树枝,眼睛在茂密的植被中来回扫视,看看林子里是否存在火灾隐患。今年74岁的杜爱荣身形虽然有些佝偻,但在山间崎岖的小路上行走起来却十分精神,一沟一壑,一枝一叶他都了然于胸,被村民称为下石勒的“活地图”。
52年的老党员、38年的村干部,杜爱荣一直扎根于下石勒村这片土地,不仅见证着这里半个世纪的变迁,也参与着村民从贫穷到富裕的涅槃过程。时至今日,杜爱荣依旧将初心留在山野之间,践行着一名老党员时刻争先向前的使命。
雷厉风行、踏实认真,是杜爱荣在军队大熔炉中练就的。1968年,22岁的杜爱荣参军入伍,成为一名炮兵。面对各项任务,他总是冲锋在前、勇担重任,在第二年,就经过党组织考察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在杜爱荣心里,共产党人的品质就是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退伍后的他本想离开农村、走出大山,去奋斗一个更加幸福的明天。可当他回到村里,原先的想法全都变成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留下来,为家乡发展做些什么。”
起初,杜爱荣担任村里党小组书记兼第二生产队队长,不仅要加班加点带领村民搞生产、挣工分,还要负责全队160人的劳动分工,这对于27岁的他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刚接触农村工作,分配不公平,群众不满意,积极性不大,产量不高都是杜爱荣急需解决的“难题”。
杜爱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恩威并济、赏罚分明的作风慢慢得到群众认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第二生产队从一个落后队变为全村最强队,粮食产量逐年攀升,任务提前完成。经过磨砺,杜爱荣也积累了基层丰富的工作经验,担任起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从70年代的土地承包、分产到户,到90年代新建庙宇、新盖学校、翻修戏台、规划建设牛圈,杜爱荣样样不落,带领全村朝着致富路大步迈进。
如今的下石勒村成了产业兴旺村、生态宜居地,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杜爱荣却依然用双脚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浇灌着山间的每一棵树木,用真情守护着村民的生命安全,用一颗不变的初心诠释着共产党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