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李玲 眭晓佳)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省校合作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形成以人才推动创新、以创新塑造优势自上而下高度一致的战略认同,昔阳县紧跟省委战略谋划、紧追市委工作步伐、紧贴昔阳转型实际,第一时间响应、第一速度落实,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高校对接,跑出县校合作的“昔阳速度”。
高站位早谋划,下好县校合作先手棋。昔阳县将深化省校合作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主抓手,坚持与省市委部署同频共振,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务实高效、狠抓落实作为政治责任,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组,下设“1室5部12组”。制定了《昔阳县深化省校合作工作方案》《昔阳县赴高校洽谈县校合作工作方案》等一揽子方案、办法,健全县校合作工作机制,按照“五定三清单”的管理模式,分管县领导领办“十二大基地”,以工程化、项目化方式,高规格、全方位强力推进县校合作。
优政策释红利,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充分释放人才强县、创新生态“二十条”政策红利,县委、县政府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引进、服务、奖励、项目资助、县校合作等方面。高标准建设昔阳人才公寓,打造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昔阳县电子商务孵化园等创业基地,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本科优秀毕业生来昔阳创办实体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在10万元—30万元的范围内,可享受政府贷款贴息,连续补贴三年。山东大学等28所高校的59名大学生来昔阳开展暑期实习实训,召开“才聚昔阳”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座谈会,分享实践体会,共话昔阳发展。成功引进8名急需紧缺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到乡镇基层任职。成立“郭恒博士工作室”“凌云鹏医学博士工作室”“常文梅名师工作室”,吸引高端人才服务昔阳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昔阳县与省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6项,共同开发和转化科技成果30多个,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厚实基础。
建机制增效力,构建立体开放新格局。向基层拓展,设立乡镇人才工作站10个,扩大人才服务半径;向县外拓展,成立县驻京人才工作站、太原师范学院人才联络工作站等,画好人才“同心圆”;向线上拓展,开辟“云会场”,与2所高校进行“云洽谈”,创新县校对接新模式;向部门拓展,21个责任部门明确专人成立专班,强化责任落实;向多维拓展,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轮并行、双线推进,上半年签约总投资100.48亿元,超额完成市定任务,形成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高端资源要素汇聚的强大引力场。
扬优势提品质,打造基地建设样板区。打造示范农业新高地。围绕实施“三个十”农业特优战略,立足“菜果牧菌茶”等主导产业,以“科技小院”创建为载体,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数字农业科研项目联合攻关、产品中试,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基地。打造“三新”产业集聚地。聚焦新材料、新化工、新能源三大百亿产业集群,与中煤晋中能化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优势、县域转型发展优势。打造主题实训基地。立足现代农业、新型产业、全域旅游等领域创优环境、创新模式、精准招引,使有机旱作农业、峡谷风情旅游等实训基地显特色、出成效。打造干部和人才培养基地。依托晋中市农业农村干部学院与多所高校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实现人才共育共促。
谋发展促共赢,构筑协同创新共同体。7月13日,昔阳县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成立“昔阳县法治智库合作基地”;8月3日,昔阳县赴太原师范学院对接洽谈,并举行签约揭牌仪式;8月6日下午,昔阳县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工程学院开辟“云会场”、进行“云洽谈”,举行别开生面的“线上”洽谈对接活动。县校合作以来,昔阳县积极加强与全国重点高校的洽谈对接。省内与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能源学院已建立合作,落地项目12个;省外与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已建立合作,落地项目4个,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即将签约授牌,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已达成合作意向,正在洽谈合作项目10个。县校合作的广度深度不断延伸,人才科技的“磁吸效应”正加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