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中讯 换届工作启动以来,榆次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的部署要求,从坚持“三个先行”、做到“三个清底”、严把“三个关口”着手,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思想重视,主动作为,坚持“三个先行”。一是学习培训先行。换届工作正式启动后,榆次区及时制定下发《榆次区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流程图》、《榆次区居委会换届工作流程图》,明确任务时限、流程标准,对图对表推进,切实做到换届程序步步不落。录制换届业务培训课程视频,发放各街道,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分批分次组织培训。同时,组织各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对换届工作政策程序进行了考试,切实加强街道、社区两级干部对换届工作政策、要求和程序的精准把握,确保法律法规不变通、政策执行不走样、程序环节不出错。二是组织整顿先行。对标软弱涣散党组织七种情形,对安宁、新建、北关3个街道的3个社区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由1名区级领导联社区,1名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社区,1名第一书记驻社区,1名区直机关结对指导。坚持“一社一策”,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弄清问题根源,找准问题对策,按照“一个问题一个对策、一个党组织一个方案”的要求,明确责任主体、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和方法步骤,确保整顿工作有序推进。三是思想稳控先行。深入开展“分层谈话”活动,街道党工委与所有社区“两委”成员进行一次谈心谈话,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纪工委书记一起谈,其他社区干部由包联社区街道班子成员谈,重点做好不再提名人选、转岗人员的思想工作,引导其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截至目前,社区73名“两委”主干和269名“两委”成员谈心谈话已全部结束。
深入摸底,研判形势,做到“三个清底”。一是现状清底。区委组织部会同区民政局,先后6次召开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分析研判会,全面分析当前社区“两委”班子情况。针对现任社区“两委”干部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不高、专业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在制定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预案时,重点把年轻化、学历高的人才用起来,把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现任干部用起来,把群众公论好、想干事、能干事的后备干部用起来,以“两委”干部队伍高质量换届推进社区高质量发展。按照一位社区书记、两名后备干部标准,建立社区后备力量150名。二是结构清底。严格落实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包街道走社区制度,参与指导75个社区的摸排分析,完成“一社区一报告、一人一报告”,做到基本情况、班子运转、党员现状、人选储备、群众诉求及风险隐患“6个清楚”。经分析研判,全区基本能实现每个街道至少要有1名35岁左右的社区“两委”主干,每个社区“两委”班子中至少有1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社区“两委”主干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92.65%,100%可以实现“一肩挑”。三是民情清底。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带头深入社区开展调研,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同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听取“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老党员等对现任社区班子工作情况的评价,做到心中有数。
逐一排查,审核资格,严把“三个关口”。一是严把“排查关”。坚持早安排、快行动,各街道党工委坚决扛起主体责任,由班子成员认真开展选情排查摸底工作,分门别类制定工作台账,全面摸清影响换届选举的不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措施制定处置预案,确保每个社区的选情走势都有较为清晰精准的预判,从而掌握换届工作主动权。今年6月,对46个社区工作人员缺额进行了补充。二是严把“预审关”。针对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人选,采取区、街道两级联审的办法,全方位开展资格审查工作。先由街道党建办牵头,纪工委、综治中心、文化卫生健康服务中心、民政所通力配合初审,最后提交区级联审,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照“十五种”不能情形,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候(竞)选人初步人选逐个“过筛子”,切实把好社区“两委”成员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坚决把不符合条件的挡在门外。三是严把“考核关”。突出业绩导向,对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近三年来履职尽责情况开展全面考核。通过述职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社区“两委”班子工作能力、工作运行、取得成绩等方面情况,同时听取身边同事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评价,看个人群众基础是否过硬。在综合评估后,明确本届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是否作为下一届人选,确保人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