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晋中市认真贯彻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的要求,按照省乡村振兴局安排部署,在2019至2020年度由全市5个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区、市)结对帮扶最后一个脱贫摘帽县榆社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59亿元的基础上,适时将政策调整为5个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区、市)每年安排至少1000万元帮扶资金结对帮扶4个重点帮扶县,通过实施“1234”举措,积极助力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一条主线”就是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为主线,集成帮扶对象、帮扶政策、帮扶资金、帮扶体系,确保县际结对帮扶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和落地性。
“两个统筹”就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统筹做好介休市、榆次区、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灵石县、寿阳县5个帮扶县与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等4个被帮扶县政策措施的衔接协同,通过指标量化、畅通平台、跟踪问效等措施,统筹谋划,靶向施策,抒写携手奔小康的县际帮扶答卷。
“三种机制”就是建立协同联动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需求对接的定期调度机制、建立任务落实的评估考核机制,促进县际结对帮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县际帮扶取得实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县际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联络协调和工作指导。帮扶双方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明确承办人和责任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科学安排帮扶计划,确定帮扶任务,细化帮扶措施,建立帮扶台账。二是实行定期调度。明确主要领导每年要到对方召开联席会议2次以上,明确相关县(区、市)结对帮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做到月度汇总、季度调度、半年交流、年度总结,研究部署和协调推进结对帮扶工作。三是加强考核评估。市域内县际结对帮扶工作要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重点考核产业合作、劳务协作、资金支持、人才支持、社会参与等方面,确保帮扶工作落地落细落实。同时,市级和相关县(区、市)要深入宣传县际结对帮扶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四项任务”就是以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县际结对帮扶工作格局为着力点,着力在产业、就业、人才、社会帮扶等4个方面下功夫,助力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开展产业合作。帮扶县(区、市)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支持被帮扶县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帮扶到县到村到户,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组织劳务协作。帮扶双方要建立和完善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精准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帮助稳定就业,促进稳定脱贫。
加强人才支援。帮扶双方要优化人才帮扶机制,推动各类人才到被帮扶县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
动员社会参与。帮扶县(区、市)要鼓励支持辖区内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志愿者到被帮扶县开展产业合作、捐资助学、支医支教、社会工作和消费帮扶等活动,力争每年组织社会力量帮扶投入达到200万元以上。(晋中日报记者 张润平 通讯员 张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