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深化省校合作 走人才兴市之路_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  晋中>法制民生>
晋中:深化省校合作 走人才兴市之路
2021-11-11 16:12:57    来源: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记者 陈琳琳)11月10日,记者从晋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晋中市坚持把省校合作作为率先蹚出转型新路的关键之举,作为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立足晋中特色优势,锚定走在前列目标,高质高效推进各项工作。

采取“三抓实”策略 让省校合作落到实处

一是以上率下压责,抓实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制定“1+12”政策体系,组建全省首家省校合作工作服务中心。 11个县(区、市)和市直牵头部门同步成立领导机构,各牵头部门“一把手”、县(区、市)委书记,亲自抓落实、带队跑签约。 二是分层分类建库,抓实工作成效。紧紧抓住高校人才、晋中岗位供需两端,建立信息库进行跟踪管理、分析研判、靶向对接。建立项目需求库、对接高校库和合作基地库。梳理全市与高校合作需求261项,各县(区、市)31个批次洽谈组与36所省外高校入校对接,23所高校来晋中走访调研,推行“五定三清单”工作机制,清单化管理任务,项目化推进基地建设。三是内外联动保障,抓实氛围营造。强化政策兑现。市财政统筹6400万人才科技资金用于“12大基地”建设。制定《“12大基地”建设政策清单》,梳理45项支持政策,明确驻晋中高校、服务晋中的人才,也可享受晋中人才政策。强化疫情防控,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报备机制,强化舆论宣传。建设全省首个省校合作网上展馆,搭建线上宣传、交流互动平台。

建立“四链接”纽带 让省校合作遍地开花

一是链接高校学子,营造人才引进“强磁场”。7月至今,全市共接收实习实训学生861名,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研学学生932名。榆次区与北京大学签订硕博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榆次一中等10所高中挂牌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一批批青年才俊通过实习实训、研学实践、挂职交流、就业创业等形式为晋中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二是链接专家团队,增添科技创新“新动能”。晋中国家农高区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北方有机旱稻研发中心;灵石县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建先进采矿研究院等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了高校科研优势和地方产业平台的深度对接,打通产学研用链条。立足晋中产业特点,用好资源型地区转型综改和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两张“金字招牌”。三是链接校友资源,开辟招商引资“新通道”。充分发挥校友会、晋中籍人才、已落地人才资源,联动进行招商引资、项目洽谈,推动省校合作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目前,晋中市挂牌校友招商引才基地3个,落地合作项目8个。四是链接基层一线,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寿阳县与北京林业大学、山西路桥集团共建山西交通苗木培育基地和北方交通花木技术创新中心,可带动8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约40万元。晋中名优特产进校园、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把特优农产品、技能劳务品牌输送到高校,带动农民增收。把省校合作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抓手,积极吸引省内外高校优质成果和优秀人才走进“田间地头”,破解乡村振兴“人才荒”。

实施“三上提”计划 把省校合作推向纵深

一是持续对接“提质”。围绕市委“1221”战略举措,持续与省内外高校开展洽谈对接,举办县委书记访名校、市校洽谈对接会、“青春兴晋、学子归巢”等系列活动,保持工作力度不减、热度不降、干劲不松。二是巩固拓展“提标”。用好“2533”抓落实工作机制,对正在洽谈的基地项目,明确专人跟进,保持沟通热度;对已签约的基地项目,采取“定措施、定预期效果、定时序进度、定完成时限、定责任人”五定工作法,确保取得实效。进一步完善省校合作支持政策,打造一批示范基地和标杆成果。三是年底考核“提效”。把省校合作作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各县(区、市)、各单位签约项目、设立平台、转化成果、举办活动、引育人才等情况进行综合排名,用好考核“指挥棒”,树立鲜明导向、强化激励约束,督促工作落实。

截至目前,晋中市已与47所省外高校开展合作,落地省校合作项目146个,正在洽谈77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23个,省校合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编辑:琳琳]

手机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我要啦免费统计
//jz.sxgov.cn/